10月18日,由川慶鉆探長慶鉆井總公司70165鉆井隊承鉆的荔參1井壓裂順利完成。該井以6535米的完鉆井深,創造了鄂爾多斯盆地勘探開發以來鉆探井深新紀錄,探尋了下古界寒武系秘密。
荔參1井位于陜西省大荔縣羌白鎮,是渭河盆地參數氣探井,鉆探目的主要是了解固市凹陷地層發育情況,落實古近系漸新統煤系烴源巖發育情況,兼探上新統淺層生物氣資源及伴生氦氣資源。該井采用套管+裸眼的完井方式,后期又改造為高溫高壓測井儀器試驗標準井。
“在渭河盆地鉆探井口數有限,對區域勘探認識程度整體偏低。2008年鉆探的平1井完鉆井深僅為3421米。荔參1井施工中,可供借鑒的地質和鉆井資料非常有限。”施工該井的川慶鉆探長慶鉆井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管理與發展部主任李錄科介紹說。公司把該井列為重點施工項目,由技術負責人牽頭,成立了以技術專家、主要技術骨干為成員的技術支撐保障組,分生產節點、工藝環節、不同地層和井段制定40余項安全施工保障措施。關鍵作業環節升級管控,各級領導現場辦公,技術專家駐井指導。建立數字化信息交流平臺,定期多地視頻聯通“會診”,讓施工每一步有計劃、可管控。
施工中針對上部地層塌漏,中部長段泥巖容易縮徑,地層傾角大控斜難度大,下部地層可鉆性極差,預探新地層壓力不可預測,以及井深磨阻、扭矩、負荷增大等技術難題,該公司堅持穩扎穩打,在應用好成熟特色技術的同時,大膽試驗創新,根據適時鉆井數據、井口巖屑,通過大數據平臺,靈活選配最優鉆井參數、鉆具組合,改進鉆頭性能,試驗應用最佳鉆井液配方,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
該井正處于渭南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區,地溫梯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井深5000米以后井底溫度就達150攝氏度以上,出口泥漿溫度97攝氏度,完鉆實測井底最高溫度已高達214攝氏度。”隊長徐克立表示,異常高溫對鉆井液體系維護、設備正常運轉、人員安全防護等都帶來了新的挑戰。通過模擬井下環境,研制出抗高溫高壓鉆井液體系,更換抗高溫井控設備設施,為鉆臺員工配備高溫防護服,鉆井液出口及固控系統進行風冷、水冷降溫,建立每班至少5次重點要害部位巡查機制,困擾施工的“高溫”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為了取得準確的儲層物性資料,該井視地層變化和地質研究需要,在不同目的層取芯7次,取芯進尺34.5米,收獲率99.7%。“最后一次取芯已鉆至井深6529米,井筒裸眼段長,地層可鉆性差,我們選用天然金剛石取芯鉆頭、深井取芯工具,取芯6米,收獲率100%,為進一步勘探寒武系打下堅實的基礎。”技術員常建偉說。
“通過施工荔參1井,試驗總結出了超深井配套鉆井技術。”總工程師張建卿說,國內深井井底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很少,公司經過大量室內試驗篩選出適用于220攝氏度的抗高溫鉆井液配方,鉆至井深6500米后鉆井液仍保持良好流動性,在抗高溫鉆井液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深層油氣地質條件研究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荔參1井的成功鉆探,對搞清儲層空間類型和物性特征,指導下一步油氣勘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油田勘探施工方一位專家這樣評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