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產業鏈正迎來變局,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正在徐徐打開。5月2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它將成為我國新一輪油氣改革的操作指南。
從歷史上看,我國油氣改革歷經了四個時期,從國企改革和油氣體制改革兩方面不斷推進,當前已進入深水區。一方面,改革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另一方面,我國“富煤少油少氣”的資源狀況,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近30%,已經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安全。因此,油氣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競爭”仍是此次改革的關鍵詞,其中社會資本將作為“鯰魚”被引進池子,使其在產業鏈上下游發揮作用。在此次意見發布之前,改革已初見端倪,早在今年4月份,中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銷售公司整體變更為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后在境外上市。下游銷售板塊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穩步推進,已成為觀察油氣改革的重要窗口。
作為能源改革的重要拼圖,油氣改革給市場創造了難得的投資機會。華創證券分析師戴康認為,油氣改革將從油氣勘查開采、油氣進口權、油氣管網、油氣價格、油氣儲備等方面推進市場化,基本覆蓋了全產業鏈,一個萬億元級市場將漸次開放。
有分析師認為,整體來看,油氣改革方案利好油服設備行業,尤其是民營油服企業,行業長期好戲開局。從國內油企資本支出數據來看,“三桶油”在2017年資本支出開始恢復:中海油調升資本支出至600億元到700億元,同比增長19%至39%;中石化計劃資本開支1102億元,較2016年完成額增長337億元,增幅達44%;中石油計劃在2016年1724億元的基礎上,增長11%至1913億元。從一季度各油服企業的訂單來看,均呈現回暖態勢。
《意見》對油服行業更是錦上添花。《意見》明確規定,在保護性開發的前提下,允許符合準入要求并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查開采體系。“真正有實力的勘查開發企業將進入油氣上游,利好涉及相關業務的民營油服企業。”國聯證券分析師馬松表示。
另外,隨著油氣改革方案出臺,天然氣管網改革走向將會進一步明確,增量管網的建設將重啟。此前,發改委印發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2020年總里程將達到10.4萬公里。中信證券根據中石油、中石化近年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投資預算推算,每公里天然氣管道投資額約為1000萬元至2000萬元。按照未來4年新建4萬公里管道計算,預計總投資額約為6000億元。這對于管網行業來說是一塊足夠大的蛋糕,A股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分得一杯羹。
總體上來看,無論是引進社會資本提升開發效率、激活勘查開采的增量市場,還是管網改革,抑或是放開天然氣進口管制,都蘊藏著投資機會,也將直接提升A股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石油天然氣領域改革涉及油氣行業數十萬億元的資產規模和數百萬的從業者利益,相關改革措施能夠順利落地,國際原油市場的動向,需要及時關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