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中共國家能源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明確提出,將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配合國家發改委推動意見稿于2016年底前出臺。國家能源局于今年4月公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顯示,將推動意見稿出臺,并研究開展油氣改革綜合試點,具體將包括石化產業上、中、下游三個方面。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鑒于低迷的油價,放開油氣產業上游對產業實際影響有限,主要看點在于中下游的管網分開與天然氣價格市場化。
政策:油氣改革步伐加快
油氣體制改革近期動作頻頻。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顯示,將推動意見稿出臺,擬訂配套措施,研究開展油氣改革綜合試點。具體包括有序放開石油勘查、開采、進口、加工準入;推動油氣管道網運分開,促進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推動完善油氣價格機制,促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等三方面。
8月25日,國家能源局發文表示,被業內稱作油氣體制改革綱領性文件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將于年內出臺。
實際上,油氣體制改革在這一節點動作頗大,有其必然性與客觀優勢。據預測,我國將在2030年前后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2020年代中期超過俄羅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
業內:看點在中游管網分開
對于將在年前公布的意見稿,林伯強表示,其主要內容應與4月公布的指導意見一致,但主要看點還是在中下游板塊的管網分開與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他認為,“更大的看點在于中游的管網分開,這也將促進上游發展。”
招商證券研報也印證了林伯強的說法。據其分析,非常規油氣上游勘探領域已經放開,但制約企業參與的核心因素在于油氣管網的接入和使用問題。如管道公司獨立以后,將對頁巖氣和煤制氣企業,特別是中石油體系外的企業,形成實質性利好。
招商證券數據顯示,我國油氣管道總里程約12萬公里,主干油氣網處于“三桶油”高度壟斷經營的狀態,截至2012年,中石油運營著國內75%的天然氣管道和63%的原油管道。
在林伯強看來,管網分開已成大局,但最大的矛盾點在于石化央企愿不愿意把管道板塊剝離出來。他提出,如把管道板塊剝離出來,將更能保證管道公司的獨立性,但“控制管道能加強石油企業特別是中石油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管網獨立也處于有利的改革時機。相關數據顯示,中石油集團2015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額為2473.42億元,同比下降33.22%;同期,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028.84億元,同比增長356.69%,如果管道建設領域能夠引入民資,中石油的經營現金流回升和資本回報率將能夠得到改善。“管道板塊是否剝離,管道公司股權構成如何,最終還是看監管層意見,就算意見稿出臺,也將只是綱領性文件,還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林伯強說。
與此同時,完善油氣價格機制,特別是促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也是將出臺的意見稿的一大亮點。林伯強認為,相對于管網分開的進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推進將更為迅速,相關方案已經在討論階段,對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有更為細致的規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