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廣州石化動力事業部2號CFB裝置消缺完畢,電氣人員開始做2號發電機開機前的靜態試驗。運行電氣值班員在檢測時發現,2號發電機三組出口電壓互感器中第一組的C相對地絕緣只有700千歐(正常值在10000千歐以上),不符合絕緣要求,影響裝置正常開工。
“發電機是心臟,其出口電壓互感器絕緣不合格,一旦送電就有可能造成發電機系統接地故障而導致保護聯鎖停機。必須盡快消除故障,確保裝置盡快開工。”8月11日,在2號CFB裝置緊急處理會議上,廣州石化副總工程師黎德初說。
因為此類故障極為少見,手頭沒有現成的備件可供更換,若向廠家緊急訂制更換件,預計需要20天。
“2號CFB機爐提前開一小時,我們就可以少進電5萬千瓦時,提前開一天,就可以少進電120萬千瓦時,直接經濟效益就是60萬元。此外,從外電網大量進電,一旦外電網不穩定,公司近三分之一的煉油裝置用電都沒有保障。”動力事業部部長歐陽喜龍道出了裝置盡早開工的意義。
得知消息后,發燒在家的原主管電氣的動力事業部副部長、電氣專家、現任動力事業部黨委副書記吳合松第一時間趕回現場,指導故障處理工作。電氣技術人員分工協作,看圖紙、察看現場設備結構及其布置狀態,認真核對每一根接線和接線號。經過反復分析和討論,最終決定采取“搭橋術”來臨時解決問題。具體方案是用本組A相電壓互感器移至故障的C相使用,滿足發電機檢測A、B電壓同期并網的需要,把本組甩開的A相用另外一組電壓互感器的對應相電壓二次線并接過來,既保證電壓三相采樣值的完整性,也確保發電機雙重保護的完整性。
為確保處理過程萬無一失,動力事業部繼電保護試驗副主任工程師楊雪清、CFB電氣工程師曾熙馬上聯手編制實施方案。8月11日6時,經“三級”審查確認后的方案正式實施。“搭橋術”由楊雪清率繼電保護試驗班幾位女將主刀。她們對著配電柜和圖紙認真核對每一根接線和接線端號,確保準確無誤后,甩開故障的電壓互感器,把另外一組電壓互感器的對應相電壓二次線并接過來,并進行通電驗證;8月11日20時,“搭橋術”實施完畢,故障被成功排除,CFB裝置具備開車條件;8月12日1時10分,CFB裝置順利并網發電。
利用“搭橋術”解決問題后,動力事業部第一時間向廠家緊急訂制更換件,到貨后擇機更換,以徹底消除隱患,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