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伊朗深耕多年的中石油來說,伊朗核談判的成功為其在中東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同時,中國和伊朗之間的能源合作在各自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下,也迎來新的機遇。
9月30日,中石油官網報道稱,在21日至23日間,中國政府特使、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毅訪問伊朗,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總裁汪東進的陪同下,對中石油駐中東地區的企業進行了調研,研究部署了中東地區業務發展。
汪東進稱,經過多年艱苦創業,形成了集團公司在中東地區業務發展完整的產業鏈,是中國石油甲乙方單位在全球最多的地區,也是近年來海外業務發展最快的地區。
對于駐伊朗企業下一步重點工作,汪東進稱,“要堅定信心,早日實現北阿項目投產,為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在伊朗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突出重點,穩步推進關鍵問題的解決;要加強與資源國政府和合作伙伴的溝通,推動中伊油氣業務穩健發展。”
據了解,2009年1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中石油簽訂共同合作開發北阿扎德干油田協議,當時該油田預計產能為每日出產7.5萬桶原油。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稱,投資伊朗,是有一定戰略考慮的,“從現在中東的發展局勢來看,基于體制特點和什葉派宗教管理體系,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內亂風險是最小的,投資相對安全穩定,是比較靠得住的國家。對于一些在伊朗經營多年的企業來說,看到了希望。”
除了調研中石油駐伊的業務外,中國政府特使張毅此行還聽取了17家在伊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工作匯報。
在23日的中伊企業洽談會上,張毅表示,中國企業在裝備制造方面擁有相當強的實力,可以幫助伊方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實現產業升級換代。中伊在裝備、技術、資源和市場方面優勢互補,中國是伊朗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最合適的合作伙伴。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曾幫助伊朗建設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但后來伊朗經濟轉向核工業,經濟又受到制裁,工業發展有所停滯。現在核危機過后,伊朗迎來重建時期,中國企業在伊朗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同時,對于伊朗的需求也非常了解。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機會。”殷罡說。
今年7月份,伊朗核談判獲得成功,伊朗同意長期限制其核計劃。作為交換,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將逐步取消對伊朗的制裁。目前,伊朗的石油開采正在逐漸恢復過程中,有望在明年恢復經濟制裁前水平。根據聯合國協議,若今年年底對伊朗的核排查進展順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也將在明年結束。
對于伊朗來說,在后經濟制裁時期有中國的幫助對于伊朗經濟非常關鍵。“我們認為與中國的合作將對于我們核電站的建設,阿拉克反應堆的重新設計、技術轉換和聯合項目實施都有重要意義。”伊朗總統魯哈尼在接受伊朗媒體時采訪時稱,中國企業能幫助伊朗完成工業升級,同時他還希望第16屆伊朗-中國經濟合作會議能盡快舉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