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半年之后,中石化收購俄羅斯盧克石油(Lukoil)所持有的CIR公司50%股權的交易近日終于落定。
盧克石油于8月20日發布消息稱,以10.87億美元的對價將其所持有的Caspian Investments Resources Ltd.(CIR)50%的股權賣給中石化的交易正式交割,CIR通過多家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參與5個油氣區塊的開發,該項交易在7月底獲得了哈薩克政府部門的許可。
中石化集團和盧克石油雙方在2014年4月簽署該交易的合同,當時的交易對價為12億美元,原計劃于2014年年底完成交割。但是國際油價的走勢在兩個月之后急轉直下,在半年內跌幅超過50%,低迷的態勢延續至今。

從最后的結果來看,交割價格比最初商定的12億美元降低了9.4%
一位接近中石化國際勘探公司(下稱中石化國勘)高層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因為油價的下跌,中石化在去年下半年提出重新商議這項交易,因此延遲了交割時間。
2015年2月,盧克石油公告稱,開始在倫敦向中石化提起仲裁,因為后者拒絕完成該項交易(refused to complete the transaction),盧克石油認為中石化違約。
今年6月,盧克石油公告稱,其與中石化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交易對價為10.67億美元,這項協議將替代2014年4月的協議。在交易完成之前,盧克石油暫停對中石化提起的仲裁。
“國際油價是衡量油氣資產估值的因素之一。在仲裁過程中,中石化和盧克石油雙方考慮到油價的因素,對交易價格重新進行評議。”上述人士表示。從最后的結果來看,交割價格比最初商定的12億美元降低了9.4%。
中石化集團旗下專門負責海外油氣投資與經營作業的全資子公司——中石化國勘開始大幅削減資本開支,2015年的投資計劃規模壓縮了175億元,總規模減為455億元。但上述人士表示,中石化此項收購資產的交易是2014年達成的,收購款項已經作了預算安排,不會受到今年資本開支縮減的影響。
為降低海外業務的運營成本,中石化國勘從2014年開始已陸續將263名中方駐外員工調回國內。中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曾向財新記者表示,調回總部的中方員工將主要安排在中石化國勘下屬的共享服務中心和財務核算中心,兩個中心主要以項目組的形式,向海外項目提供勘探開發等專項技術支持。
CIR所擁有的油氣區塊分別位于哈薩克斯坦Aktyubinsk地區的Alibekmola和Kozhasai油田,以及位于Mangistau地區的Karakuduk、NorthBuzachi和Arman油田。盧克石油在2005年開始參與上述油氣區塊的開發,盧克石油稱,這些區塊在過去十年內共打了超過1600口井,相關油氣處理設施也已齊備。自2006年開始,盧克石油在上述區塊中累計獲得的權益產量為超過1300萬噸的石油和超過3億立方米的商業天然氣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