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凈進口國的同時,中國將會加快并購海外油氣企業,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據路透社10月13日報道,美國能源信息局近日發表報告稱,數十年來的經濟極速發展使中國在2013年9月坐上了油氣進口領域的頭把交椅。
兩臺鉆油機在濱海新區中石油原油儲備庫前運轉(2012年5月29日攝)。
報道稱,這樣的變化早在人們的預料之中,很可能會進一步鞏固中國在石油市場的地位,而東亞地區也在全球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新加坡FGE公司能源咨詢師亞歷克斯。葉說:“進口增長將成為收購行為的推動力。從國家角度來講,這是他們保障供給安全的一種手段;但是從中國企業的角度來說,他們同樣有意借機發展成為業界的巨無霸。”
英國湯森路透公司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中國國內油氣產量增長乏力的情況已經促使中海油、中石化等中國企業斥資1000多億美元購買各種油氣資產,以增加進口。
報道指出,中國還斥巨資通過優惠貸款和援助的方式,鎖定非洲和南美的油氣源。
報道稱,雖然中國并不會把海外油氣設施的所有產品都運回國內,但這些海外油田有助于中國保障供給安全,便于中國更好地規劃進口目標。
一位熟悉中國原油采購策略的貿易官員說:“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家級貿易商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的交易量超過了他們為滿足國內煉油需求所購買的石油量。在開展海外收購的同時,他們有時會通過修建煉油廠來進一步加強對海外油氣區塊的控制力,這樣的話就能靈活選擇原油或是精煉燃料,或者參與一系列掉期交易。”
一位做對華出口生意的倫敦石油交易商說:“石油市場的重心正在東移,中國在全球石油貿易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加強。中國交易商正在世界各地開設辦事處,他們不愿僅僅做一個地區性交易商,而是希望具有全球影響力。他們非常有野心,非常強勢。”
報道指出,2013年初以來,中國對海外油氣供給越來越強的依賴性已經導致從一些中東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同比躍升30%以上。依賴性增強意味著中國必須在中東等地的國際安全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