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近日,塔河油田TK949CH井首次采用連續油管掃塞和1.9寸小油管射孔新工藝獲得成功,并實現了對小井眼側鉆水平井的隔水采油,創下了塔河油田工區內最長掃塞長度624.3米和最小掃塞井筒內徑99.56毫米兩項紀錄。這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今年開展高效創建活動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
今年以來,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按照局、分公司提出的“穩升區塊、穩升單元、高效井”創建活動要求,從“高效新井、高效滾評井創建,高效措施井創建”等方面入手,頻亮新招,加快鉆完井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9月底,高效新井設計周期和高效滾評井設計周期分別比2012年減少了9%和11%,完井施工周期平均減少了2.8%,試油層見產率達到了79.5%。其中,TP159HF井通過再次實施裸眼分段改造,垂深達到了6824米,再次創造了國內水平井分段完井垂深記錄。
今年4月份,TH12171CH井鉆進至6175.98米時發生井漏,為確保井控安全、準確評價生產井段,工程技術人員認真分析后,成功自主研制了環空壓力控制單流閥和APC閥兩項新完井工藝,成功解決了深井稠油摻稀測試技術難題,現場縮短施工時間7天,節約完井費用達100多萬元。塔深2井三開期間井下垮塌嚴重,同時試油段共漏失7次,給完井施工帶來極大挑戰。工程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大膽創新,研究形成了以“K341-128封隔器+E型閥+液壓丟手接頭”為主的分段完井管柱,不僅成功解決了超深、高溫高壓、垮塌和漏失的試油難題,節約了施工時間,而且還真正實現了分層評價的目的。
此外,針對常規射孔工藝在深井中穿深不足的問題,技術人員還創新引進了復合射孔工藝,有效提高了射孔井投產效率。該工藝在YQ15-2H井首次應用,完井后氣舉下深1500米,日供液48方,使地層滲透能力和供液能力明顯增強。針對部分油氣井生產潛力沒有充分利用的問題,技術人員還通過推廣應用全能譜飽和度測井、水力傳輸飽和度測井、防磁渦輪流量儀等動態監測工藝挖掘剩余油潛力,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TK129井通過全能譜飽和度測井工藝,實現措施增油1575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