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記者11日從華電集團獲悉,由華電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煤制芳烴技術問世。這項技術填補國際空白,將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效緩解我國原油短缺現狀。同時,世界首套萬噸級甲醇制芳烴工業試驗裝置也在陜西建成。
芳烴為大宗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廣泛用于服裝面料、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移動通訊等,目前我國年消費量超過2000萬噸。
目前,芳烴97%以上來源于石油原料,而我國原油短缺的現狀也為其發展帶來制約。2012年我國芳烴自給率只有55.9%,發展煤制芳烴技術當務之急。
石油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告訴記者,煤制芳烴主要經過三步,煤炭經潔凈煤氣化后生成合成氣,合成氣轉化為甲醇,甲醇進一步轉變成為芳烴。當前,前兩步在國內外均有成熟的工業化技術,但是甲醇制芳烴的工業化技術尚屬空白。
“此項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開創了煤基能源化工新途徑,對我國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抓住世界能源化工新的發展機遇具有重要意義。” 華電集團總經理云公民說。
世界首套萬噸級甲醇制芳烴工業試驗裝置已在陜西榆林建成,將逐步實現工業化。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