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綿綿祁連到臺灣山脈,汗水灑遍油田礦區;從茫茫松遼到南疆海域,足跡遍及神州大地。67載艱辛石油路,大慶油田發現者之一的李德生院士不光是中國石油工業的見證者而且是親歷者,在中國陸相石油地質理論、含油氣盆地構造研究等諸多專業領域,做出了卓越的、開創性的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突出成就。11月17日,在李德生90華誕之際,李德生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李德生院士是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從玉門、臺灣、延長、大慶、四川、勝利、大港、華北到北京的勘探院,他長期致力于石油勘探開發和地質研究工作,在中國陸相生油理論、含油氣盆地構造類型、陸相湖盆儲層研究、古潛山油氣藏、裂縫性儲層特征研究和油氣田開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在中國石油地質研究學界樹立了光輝典范。
近年來,李德生院士仍然承擔著國家油氣資源研究等重大項目咨詢、院士座談會交流及深入油田現場調研指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的建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德生院士在承擔重大科研工作的同時,始終活躍在教學工作第一線,關心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為中國石油工業培養了近3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
李德生院士曾參與編制完成大慶油田第一部開發方案——薩爾圖油田146平方公里面積的開發方案報告;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參與創立了渤海灣地區復式油氣聚集(區)帶的理論并指導實踐。在國內外地球科學刊物上發表了140余篇論文,執筆完成的《渤海灣油氣區石油地質特征與油氣田分布規律》成果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的重大科研成果有:“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于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大慶油田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和“渤海灣盆地復式油氣聚集(區)帶的理論和實踐——以濟陽等復雜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為例”于1985年雙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項;“中國含油氣盆地構造學研究”于2010年獲陳嘉庚地球科學獎。此外,李德生院士1994年獲得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AAPG“杰出成就獎”。他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此獎項的亞洲地區石油地質學家。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