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英國首相卡梅倫14日在白宮舉行會談。據路透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奧巴馬和卡梅倫在會晤中還探討了釋放緊急石油儲備的可能性。有分析認為,奧巴馬此舉是在試探在壓低油價方面到底能夠獲得多少國際支持。
顯然,在目前包括敘利亞、伊郎等地區局勢不穩定影響下,國際油價正出現新一輪的上漲,而美英兩國出于國際國內政治與經濟上的考慮,就是否可能需要釋放緊急石油儲備進行會晤,無疑肯定是為了加大自身對國際油價影響力同時并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標。而與之相比,作為對國際市場原油進口有著很高依賴度的我國,就此如何在制度上設計上推出利于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并進而就此對國內經濟形成積極影響,可以說這對有關制度安排部門來說,顯然應該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首先制度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講,顯然,由我國國內消費對國際原油進口需求的高依賴度所決定,在過去多年時期里,一方面,由我國相關石油戰略儲備與商業儲備制度準備不足決定,應該說,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里,國內經濟與市場價格一直受到國際油價波動、尤其是高油價的困擾;且與此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因為國內石油市場壟斷格局,加上相關石油儲備制度欠缺,所以雖然我國堪稱國內最大石油消費國,然同時卻對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所以就此而言,不論以對國際油價走向影響還是以有利國內經濟發展要求衡量,放開國內對石油進口需求,允許并鼓勵相關民間性、商業性石油儲備,并就此設計與國內經濟發展要求相對應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警戒線,而不是單純以目前被動根據國際原油價格變動來對國內成品油價格作出調整,或許在結果上,不僅可以說是對國內油價的影響多了一種手段,而且還會有利于我國對國際油價影響力的提升。
還有就有利于市場配置資源機制發揮講,顯然不用懷疑,與國內現行“22+4“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相比,想如果能夠在允許與鼓勵社會性石油儲備需求基礎上,相關部門能夠按照國內經濟發展要求與市場承受能力設計出一套與之配套的市場性制度。那顯然不難預見,如此一方面,當市場油價出現有利可圖機會時,相關社會性石油儲備自會就此向市場作出釋放,并就此可以減小油價變動所可能會給國內市場形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另一方面,由于有社會民間石油儲備的存在與釋放,還能對目前國內石油壟斷企業行為形成約束,并進而促進石油壟斷企業效率提高與成本的降低。可以說,這樣的制度一旦推出,結果應該能有一舉多得之效。
所以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以提高我國對國際油價影響還是以有利于國內經濟發展、乃至對打破國內石油壟斷格局衡量,不難看出,如果能在允許并鼓勵社會性石油儲備同時,相關部門能夠設計并推出國內成品油價格警戒線,應該可以取得一舉多得之效。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