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訊 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和金融安全并稱國際三大安全問題,而能源安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能源儲備。建設一定規模的石油儲備,在和平時期可以穩定能源市場供應、平抑油價,在危機時可以確保國內能源保障的穩定。
人大代表、洛陽分公司黨委書記魏文波說,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美、日、德、法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已達到90天以上。其中,美國超過400天,歐盟、日本等超過200天,而中國僅為36天。
近年來,我國建設原油儲備庫的步伐不斷加快,經過先后兩期的建設,如今建成的儲備基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城市和資源產出地,而在內陸地區特別是中部地區還沒有石油儲備基地。魏文波建議,加大中部地區建設原油儲備庫力度。
魏文波說,在經濟層面,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和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到國家層面,中部地區特別是中原地區已成為最具潛力、最富活力、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包括成品油在內的能源消費快速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資源利用層面,中部有許多大型的煉廠,建立原油儲備庫,對于進一步發揮已有的煉油能力,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此外,中部地區交通便利,一旦需要,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為成品,通過管道和鐵路運輸至全國各地。
魏文波建議,在規劃油庫建設時應充分考慮中部地區的優勢,推出優惠政策,鼓勵在中部地區布點。要把原油儲備庫建設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同步考慮,促進經濟區發展。建設原油儲備庫時應加強配套建設,依托現有原油管道,同步投資建設原油輸送管道,充分發揮中部地區地域優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