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歐債危機加劇等悲觀情緒影響,國際油價上周暴跌9%,截至北京時間9月26日16時許,紐約油價仍在每桶80美元以下波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報102.6美元每桶。受此帶動,衡量國內成品油調價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再度由正轉負。
國際油價一路跌來,國內油價始終巋然不動,非常堅挺,這是為何?原因很簡單,《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移動價格變化超過4%時,成品油價格可相應調整。可國際油價下跌一月有余,也不見國內油價的一絲態度。
要按此規約,易貿資訊表示,若后期布倫特原油價格保持在104至105美元/桶附近,國慶長假期間,三地變化率將跌破4%,節后現調價“窗口”。
節后現調價“窗口”的理由是什么,或許市場看不出來,消費者更看不出來,只是資訊的一廂情愿。
此前,國際油價市場一降再降,結果國內油價由于沒有符合所謂的降價標準,因而這扇調價的“窗口”緊閉不開。
那么油價下調窗口到底由誰開,難道只是由發改委打開,市場沒有發言權,消費者也沒有發言權嗎?
油價下調的窗口絕不應是發改委的專利,而應該是發改委和市場、消費者三位一體,到底由誰打開這扇窗口,應該是協商一致,更是達成共識,光有發改委不行,光靠市場也不行,發改委不愿意,光靠消費者更不行,市場和發改委沒有表態,這扇窗口還是打不開。
發改委及時打開油價下調的窗口,而不是錯失良機,這是維護消費者正當利益的需求,也是平衡國內利益相關方的舉措。一再借口單方面制定的所謂辦法來抑制油價下調,不但有悖市場公平,助推國內物價上漲,而且還背負助紂為虐的罵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