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根據7月10日衛星遙感信息,在B、C平臺附近再次出現油帶。經過進一步海底探測發現,B平臺附近海域仍有可能發生溢油的跡象。
在10日的登檢過程中,聯合檢查組重點查看了溢油點封堵的情況,以及溢油風險源排查情況,實地檢查了B平臺的開排罐、閉排罐以及B平臺漏油處,C平臺鉆臺、采油樹等溢油重點風險部位和生產流程。
聯合檢查組發現,盡管這兩個平臺溢油事故分別在6月19日、21日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一段時期以來,仍有少量浮油在平臺附近出現。檢查中,聯合檢查組發現C平臺仍有少量的油花溢出。此外,國家海洋局表示,根據現場了解,溢油原因的排查進展緩慢。
對此,聯合檢查組嚴肅提出,康菲公司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盡快查找漏油的真正原因,“在安全作業的前提下,提高維修工作效率,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此外,聯合檢查組明確要求康菲公司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將溢油的相關情況如實并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布。
針對國家海洋局發布的相關情況,記者昨日多次致電康菲公司相關部門,但對方電話始終處于無法接通狀態。7月6日,康菲公司曾經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海底滲漏點已經全部堵住。
[新聞鏈接]
山東長島油污與“蓬萊19-3”溢油無關
上周,晨報連續報道了山東長島縣海產養殖戶,近日遭遇養殖扇貝死亡率莫名增高和魚死情況,養殖戶懷疑該情況與長島海域受蓬萊19-3油田溢油影響有關。
對此,國家海洋局9日公布相關檢測結果稱:長島大黑山島所采樣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磯島所采油樣經判定為燃料油,初步判定與蓬萊19-3油田溢油無關;采自長島九丈崖、大欽島西海岸的兩個樣品為燃料油,與蓬萊19-3油田溢油無關。
此外,經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檢測結果表明,長島大欽島死魚樣品和水樣的石油烴含量均不超標,魚類死亡原因不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