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名法”是大慶油田鼓勵創新、發現人才、挖掘潛能的一個訣竅。在大慶,有許多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發明專利和管理方法。
磕頭機上有個“平衡塊”,用來保證抽油機桿勻速運動。每次調整平衡塊是最讓人犯愁的事情,因為它很重,足有1200公斤,需要好幾個人一起處理。
采油四廠的趙福冬歷經兩年時間,終于研制成功“抽油機快速調平衡工具”。這個工具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但安裝方便、操作簡單,而且省時省力,1個人10分鐘就能完成一塊平衡塊的調整。為了鼓勵趙福冬,采油四廠決定以發明人的名字為這把扳手命名,稱為“福冬扳手”,并專門召開了“‘福冬扳手’推廣暨革新成果現場會”。采油四廠還制作了100把這種扳手,上面都刻上了“福冬扳手”的字樣,在全廠推廣。
在大慶油田,以員工名字命名的小發明、小創造還有很多:“張少春扳手”、“召印洗井法”、“高翔氣井油嘴改造”等等,這些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實踐、總結出來的發明創造,不但使企業受益,而且讓個人更有創新動力。
王春榮是采油二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可他發明的熱洗操作法,在全油田都很有名。東北天氣偏寒,原油易結蠟堵住油管。有一次南3區41排622號井洗井后一連五天不出油,抽上來的全是水。王春榮對全隊幾十口油井洗井前后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研究,最終根據油井產量、含水變化及生產狀況,摸索出了每口井的最佳洗井方式,并總結出“查、測、定、控、驗”的方法,改善了洗井效果,抽油泵檢修周期平均延長767天,累計創效上千萬元,這就是有名的“王春榮熱洗操作法”。
牛家寶是采氣分公司的“名人”。他出名,是因為自己發明的“牛氏扳手”。過去,循環泵葉輪壞了,往下拆葉輪得用大錘使勁砸,沒一個小時拆不下來,費時費力又耽誤生產。針對這一情況,牛家寶研究發明了專用扳手,兩三分鐘就能拆下葉輪,用起來很順手。盡管如此,牛家寶并沒有停止革新創造,通過刻苦鉆研,他又研制出了“牛氏二代扳手”。
“冠名法”對個人是激勵,對群體是導向,對企業是貢獻,可謂一舉多得。一線的普通員工一樣能成為大慶油田的“名人”。不但個人得到尊重,而且發明創造也能帶來實惠:近幾年,已有數千人獲得不同獎勵,最高的獲得20萬元大獎。對于大慶油田而言,“冠名法”帶來的效益十分顯著:大慶油田近年來共取得技術革新和“五小”成果2萬多項,累計創效4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