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廣東一家大型國有煉廠的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廣東省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未來幾年將達到1億噸,但省內成品油消費市場不過2700萬噸左右,競爭壓力可以說是巨大的。”
三強競逐
在廣東這個國內最大的成品油消費市場,作為國內煉油行業老大的中石化近年來不斷加大布局力度。
1月6日,中石化表示其投資73.6億元的茂名石化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工程環評報告已獲得國家環保部批復,即將全面動工建設。
該項目預計2012年底建成投產,茂名石化將一躍成為繼鎮海煉化、大連石化之后的國內第三個加工能力超過2000萬噸的特大型煉油基地。
目前,茂名石化擁有135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2010年實現利潤46.46億元,是中石化效益最好的煉化企業之一。茂名煉油改擴建項目預計建成后,茂名石化銷售收入將達1200億元,納稅超過200億元。
在粵西,中石化還有另一步棋——湛江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1500萬噸煉油項目,去年5月其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
“廣東是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公司會更努力地提高自身在這一區域的競爭優勢。”中石化一位管理人士說。
在中石化抓緊布局的同時,中石油在廣東的大煉油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國家環保部近日披露,計劃批準中石油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etroleos de Venezuela SA)在廣東省組建合資煉油廠的環評報告。中委合資煉油項目將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投資規模將達573.4億元。全面建成投產后,該煉廠將擁有2000萬噸/年的重油加工能力。
在石化雙雄之外,中海油也欲繼續做大廣東惠州一體化煉油項目,雖然惠州煉油正式投產不到兩年,但已經初具世界級煉化基地的雛形。
“2010年惠州煉油全年加工原油112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74億元,利潤為27億元。”中海油惠州煉油分公司總工程師吳青說。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惠州煉化二期22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和100萬噸/年乙烯項目總投資500多億元,初步計劃于2014年建成投產。”
過剩之虞
廣東是國內煉油產能競賽的最典型縮影。事實上,整個中國的煉油能力都在不斷攀升。
1月初,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稱中國去年全年原油加工量達到了5億噸(日均1000萬桶)。中國目前擁有17個大型煉油廠,每個大型煉油廠具有年加工至少1000萬噸原油的能力。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中國在今后的5年里將增加1億噸的原油精煉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外界對于煉油產能過剩的質疑甚囂塵上。
一位廣東大型煉廠高層坦言:“廣東煉廠未來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十二五"前后,廣東的一次煉油能力可能達到1億噸,產出7000萬噸左右的成品油,而整個廣東市場的成品油消費量只有2700萬噸左右,超過需求一倍多的過剩產能需要到其他市場消化。”
事實上,煉油產能過剩的趨勢在2009年就已經頗為明顯。2009年,中國原油總需求量約為3.93億噸,而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4.77億噸。
一些業內人士因此認為,隨著新增煉油能力逐漸投產,成品油市場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競相打折的情形。
另外,新上煉油裝置大多以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形式出現,以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而依托大型煉油裝置,新上馬的配套石化項目也可以大幅節省原料成本。
旺盛的內需,給了企業發展這些煉化一體化項目的信心。
前述廣東大型煉廠的高層表示:“在中東等地的低價乙烯產品沖擊下,外界曾對2009年的市場形勢頗為悲觀。但由于內需拉動,石化項目最終實現了不錯的盈利。”
以乙烯為例,其最主要的用途是生產聚乙烯。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消費國,中國聚乙烯消費量繼續大幅增長。
2004年時,聚乙烯需求量約為900萬噸,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1754萬噸。據相關機構估計,2011年和2012年聚乙烯需求增長率可能超過8%,而2012年聚乙烯消費量將達到2000萬噸左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