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深部調驅試驗區六中東區、七中區的23口調驅井調驅施工全面展開,截至9月15日,累計注入化學劑5萬立方米,增油2800噸。
新疆礫巖油藏開展深部調驅試驗,旨在探索新疆礫巖油藏實施“重構地下地質認識體系、重建井網結構、重組地面工藝流程”的“三重”后二次開發的主體技術。
為了充分研究、評價和總結二次開發效果,2009年,新疆油田確定七中區、七東區和六中東區克下組油藏為二次開發試點工程,針對礫巖油藏儲層非均質性極強,注入水沿高滲帶竄流、突進,含水上升快,動用程度低,注水開發效果逐年變差的特性,采用深部調驅技術來提高注入水的波及體積,有效改善油藏注水開發效果的方式勢在必行。在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的支持下,新疆油田精心組織開展工作,確定在六、七區進行深部調驅技術的研究。2009年9月,《六中東區、七中區調驅試驗方案》通過了股份公司審查。
六中東、七中區深部調驅試驗區分別于2010年1月和5月開始施工,目前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其中,六中東區調驅目的層是S73油層,調驅水井18口,受效油井27口,調驅劑用量13萬立方米左右。調驅施工按照不同調驅劑配制濃度進行調驅,注調驅劑3個月后開始見效,高峰期含水率下降至69%。與水驅相比,注調驅劑驅油可累計增油2.02萬噸,提高采收率5%。七中區調驅目的層是S72+S73油層,調驅水井9口,受效油井20口。其中,水平井為6口,調驅劑用量為16萬立方米左右,預計提高采收率5%。
新疆油田科研人員結合試驗區生產實際,對深部調驅試驗區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和再優化,進一步研究堵劑顆粒尺寸與儲層優勢通道的匹配關系,并編制了詳細監測方案。
目前,科研人員正對先導性試驗區調剖效果進行及時跟蹤分析,并依據跟蹤分析情況,調整實施方案,確保調驅試驗效果。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