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發現自己在很多場合都被貼上了“惡人”的標簽。
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責怪中國阻撓了多項可能達成的主要協議,美國官員則對中方代表團的部分做法大為火光,例如一名中國官員曾在會談中用手指著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說話。
但在哥本哈根大會的戲劇性場面之外,中國一直在執行一項可再生能源投資戰略,在海外贏得的更多是艷羨而非批評。
今年3月中旬,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在參觀能源公司新奧集團(ENN)的太陽能研究設施時,對中國取得的進步和雄心壯志贊不絕口。他表示:“中國的飛速進步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戴維是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的哥哥。
而在美國國會,替綠色能源領域任何潛在投資贏得關注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警告稱:如果美國政府不進行投資,中國很快就會在該領域取得領先。
中國尚未接受減排總體目標,但已制定了積極的降低“碳排放強度”(單位經濟產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承諾到2020年時把碳排放強度減少40%至45%。其中很大一部分減排將通過增加來自可再生資源的能源量來實現。
中國政府規劃部門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將滿足能源需求的15%。
中國主要規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的副主任張國寶最近表示,政府即將公布實現這一目標的詳細計劃,其中包括對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能發電廠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這些項目有許多已經打好了基礎。過去兩年里,中國已經成為太陽能電池板領域的領先制造國,該行業正在高速擴張。
多虧了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刺激計劃提供的寬松信貸,多個城市與省份得以在該領域投資。
中國最大的全國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尚德電力(Suntech)宣布了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家工廠的計劃,這是該公司在美國市場打造領先地位的戰略之一。
去年,中國還成為了風力渦輪機的第一大生產國,這還是要歸功于經濟刺激計劃加速了該行業本來就增長很快的投資。
同時,有跡象表明,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也開始快速發展。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與太陽能電板設備供應商之一、來自硅谷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最近在西安市開設了一家大型研究實驗室,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美國與歐洲進行裁員,這對美國可再生能源行業而言可能是一個不祥之兆。
該實驗室將致力于研發如何改進制造工藝。與此同時,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3月參觀過的新奧集團,正在嘗試開發一項能將綠藻轉化為能源的技術。
然而,盡管有著大膽的計劃和勃勃雄心,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依然面臨眾多障礙。
以風能為例,中國建設風力發電廠的最佳地點大多位于北部和西北部,遠離東部和南部的主要人口中心和工業中心。
這意味著,若想將能源傳輸到需求所在地,必須對輸電網進行大量投資。但這類投資短期內難以獲得。
事實上,業內高管們表示,近幾年安裝的風力渦旋機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目前處于閑置狀態,因為沒有輸電網與它們相連接。
盡管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正迅速擴張,但太陽能在中國所用電力中的占比依然較低(僅占約1%),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歸結于輸電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官員們表示,政府即將加大對所謂“智能電網”的投資,該網能夠吸納更多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的非常規電力供應。
但至關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投資對減排的整體影響,可能最終遠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大。
原因在于,在未來的幾十年里,中國仍將非常依賴煤炭,因為這是中國惟一儲量豐富的原料。
即使中國對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能源大舉投資,未來20年其近三分之二的電力仍將來源于煤炭。
因此,對于許多觀察家而言,在限制碳排放增加方面能夠帶來最大收益的,將是更清潔的煤炭技術,而不是可再生能源。
有跡象顯示,中國在這方面已取得進展。位于倫敦的智囊機構——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調查了數千項與綠色能源相關的專利,潔凈煤是中國唯一有所建樹的領域。
此外,美國公司Future Fuels最近簽署了一項協議,獲準在美國一家新工廠應用中國的一項潔凈煤技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