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日前公布統(tǒng)計數據顯示,1月-7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2370萬噸,同比增長28.1%,進口均價增長51.5%。廣東原油進口增速高于全國原油進口增幅24.2%。廣州海關認為,宏觀經濟回暖、煉廠持續(xù)盈利、國家第二階段石油儲備計劃逐步啟動等因素,促使今年經廣東口岸原油進口量保持增長。
石油儲備、煉廠開工齊增
“去年6月份惠州煉廠全面投產,廣東煉廠開工率提升,是廣東原油進口增速高于全國的原因之一。”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對記者表示。息旺能源預測,未來5年中國原油年加工量有望超過5億噸,年均增幅至少在6%以上。不斷增長的加工量會進一步刺激中國的原油進口。
此外,廣州海關認為,國家實施石油儲備政策,也是廣東省原油進口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根據規(guī)劃,第二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將有8個,總儲備量為2680萬立方米,相當于1.69億桶儲備量。在8個基地中,廣東省占其二,分別位于湛江和惠州。其中湛江口岸擁有我國最大的30萬噸級油料碼頭,是我國石油進出口大通道及亞洲燃油集散中心之一。
另外,中石油、中石化啟動各自的石油商業(yè)儲備,進一步增加了原油進口需求。今年2月起,經廣東口岸原油月度進口量連續(xù)6個月超過300萬噸。
放開民企進口原油有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民企可以進口權換無償儲備石油,但前7個月民企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的量仍為零。廣州海關特別指出,今年前7個月民營企業(yè)尚無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記錄,以進口權換民企無償儲備石油的效果仍需要時間進行考察。
據了解,國務院推出的“新36條”政策中,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中國油氣領域。同時,有關部門已在考慮放松原油進口管制,以鼓勵民營油企充分利用國外油源參與國內儲備。目前,國內6家民企首次獲準介入石油戰(zhàn)略儲備,石油流通行業(yè)協會也建議啟用閑置民企油庫進行石油商業(yè)儲備,以進口權換民企無償儲備石油。
廖凱舜表示,廣東民企進口零記錄,兩大“天花板”限制了民企進口原油的動力。“原油的進口權和銷售權兩頭卡著。此前已開了一扇窗,民企可參與石油戰(zhàn)略儲備,但再開一扇門,放開民企進口再自己煉化進行銷售的情況卻不樂觀。因為如何控制銷售去向將成為一大問題,此外還與國家節(jié)能減排的方向不符,國家不鼓勵擴大地煉規(guī)模,同時也存在產能過剩的憂慮。”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fā)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