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浩淼,蘆葦叢生,野鴨、大雁等水鳥自由地在水中嬉戲、捕食……這是記者在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污水氧化塘邊看到的景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據介紹, 1991年建廠之初,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只有一些像一匹匹怪獸模樣的風蝕殘丘。格爾木煉油廠建成投運后,熊熊燃燒的火炬和云蒸霞蔚般的蒸汽被當做煉化企業的象征,被無數文人騷客贊美。豈不知,那照亮天穹的不僅是詩情畫意,燃燒的不僅是可貴的資源,而且對保護周邊環境也造成負面影響。無怪乎,每當格煉火炬放燃的時候,當地老百姓都要戲謔一句:“煉油廠又放火嘍!”每次燃放火炬,政府有關部門便會“聞風而動、登門拜訪”,格煉有關部門負責人只能陪著笑臉與其“迂回作戰”。就在這個時候,青海油田決策層感到,“我們不應該是這樣子”。還戈壁新城以藍天白云麗日芳草地,是青海油田和格爾木人民共同的心愿。
近年來,青海油田在格爾木煉油廠在裝置升級改造、“三廢”治理上進行了持續努力,其結果可用居功至偉來形容。人們發現,火炬放燃得少了,污水處理后澆樹了,廠區優美了,草木蔥蘢的美景,贏得前來視察、參觀的人們稱奇夸贊。
為了水質達標,格爾木煉油廠供排水車間領導立下“軍令狀”:水質不達標自摘“烏紗帽”,硬是用處理過的循環水養魚,魚在水中悠然自得。為了播種一片綠蔭,成千上萬名曾經在這片熱土上工作過的格煉人揮灑汗水,十年如一日,種花植樹育林。為根治“三廢”,苯抽提、酸性水氣提和硫黃回收、安全環保隱患治理和產品質量升級,一個個環保新項目不斷建成,一座座環保新裝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刺鼻難聞的氣味已成為過去的回憶。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