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5月16日,當看到“95.8%”這個數字時,吐哈油田魯克沁采油廠采油一工區主任王海勇心里踏實和輕松了許多。這意味著他們的開井時率比規定的標準提高1.8%。這看似不起眼的一點兒變化,相當于新投一口油井。
采油一工區現管理油井76口、水井27口,承擔著魯克沁采油廠約2/3的原油產量和注水任務。今年,這個工區承擔13.77萬噸原油生產任務。對于今年只有3口新井的一工區來說,要實現穩產和上產,只有依靠老井。
怎么辦?工區班子成員聚集在一起分析研究,最終把焦點鎖在依靠現場精細管理、提高油井開井時率上。
對油井實行ABC分類管理,是一工區的重點舉措之一。根據工區油井情況,技術人員梳理出A類井25口、B類井22口、C類井27口,開始在工區全面實行分類管理。同時,為避免出現“重油輕水”的管理現象,他們把水井也作為B類井進行現場管理。
3月21日,吐魯番地區遭遇一次強烈大風沙塵天氣。中午,員工們正在工區食堂就餐,只見工區調度員快步進來,著急地說:“魯8站電路剛才閃停了,有幾口井停了,正在組織開井。”話音剛落,幾名員工立即起身,快步走出食堂,驅車直奔崗位而去。此時,位于火焰山下的玉東油田,正籠罩在濃濃的沙塵中,能見度極低。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塵土味。
員工們按照巡檢路線,半小時后找到了故障點。經過緊急搶修,停井油井很快又運轉起來。
“走,我們再到站上看看有沒有情況。”在崗位長王雍洪帶領下,大家又向站點駛去。
“王師傅,井開起來了,你趕快去吃飯吧。”員工小雷催促王雍洪。
“吃飯是小事,先去看井吧。井不正常,心里不踏實。”車一停,王雍洪打開車門,一頭鉆進旁邊的一個小站。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工區里,王海勇和工區其他負責人、技術人員,每天從早上8時到夜里零時都有一個“必修課”:定時查看每天所有油井功圖5次至6次,對油井生產動態實施全面有效監控。
“現在油田原油產量非常被動,大量艱苦工作還在后面。提高開井時率也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這種方式,帶來員工思想質的變化,不斷提高油水井現場管理水平,使老工區保持持久活力。”工區負責人說。
這些舉措取得了明顯效果。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這個工區開井時率達到95.8%。在沒有新井投產情況下,原油產量完成了計劃的104%,成為采油廠“上產明星工區”。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