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起,國內上調汽柴油價格,同期新加坡汽油價格出現下跌,使得目前國內煉廠出口汽油收入與國內汽油銷售實際收入之間的價差進一步擴大,已沒有利潤空間,但汽油進口價格“倒掛”減輕。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煉廠加工進口燃料油仍處于深度虧損,加之近期成品油出貨緩慢,下跌壓力漸顯,未來煉油形勢呈現繼續惡化的趨勢。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是我國汽油的主要出口地。據易貿資訊分析師測算,新加坡92#汽油上周(8月31日~9月4日)均價76.5美元/桶,兩周前(8月17日~21日)均價為78.14美元/桶,在考慮到運費和17%增值稅后,如果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目前國內煉廠汽油出口實際所得約3771元/噸 (按0.725密度以及匯率1:6.83計算)。9月2日發改委上調煉廠汽油出廠價后,以廣州石化93#汽油最新出廠價計算,在扣除消費稅和增值稅后,國內實際銷售所得約4694元/噸。出口收入低于國內銷售收入923元/噸,較兩周前出口所得減少422元/噸。
如果以“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方式出口汽油(不需要征收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僅考慮運費),上周國內煉廠汽油出口實際所得為4412元/噸,較國內銷售收入低282元/噸;而兩周前,此種方式出口汽油所得較國內銷售收入高184元/噸。
因此,上述分析師認為,以市場價計,國內主營煉廠9月初理論煉油利潤仍在正值區域,但實際已探至今年以來最低水平。而以出廠價計算,加工大慶原油的東北煉廠更是已經有50元/噸左右的理論虧損。
據統計,截至8月20日,國內主要煉廠開工率繼續小幅回落,至82.84%,環比兩周前下降0.89個百分點。
不過,汽油進口價格“倒掛”卻有所減輕。據計算,包括運費、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按0.725密度以及匯率1:6.83計算)在內,汽油進口完稅價為7117元/噸,與國內珠三角地區93#汽油批發價6655元/噸相比較,進口汽油“虧損”為462元/噸,而兩周前進口“倒掛”為597元/噸。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汽油產量連創新高,而汽油需求相對平穩;盡管目前無論何種方式出口汽油,皆無利可圖,但一旦原油價格上漲帶動汽油價格的走高,煉廠以“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汽油的利潤空間就會存在,因此并不排除后期中石油、中石化維持較高的汽油出口量。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出口汽油181.2萬噸,同比增長140.7%,出口均價為460.7美元/噸,下跌51.7%。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