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塔里木油田位于卻勒塔格山下的又一座氣田——迪那2氣田投產前的氮氣置換順利完成。這座即將在6月30日投產的氣田,是塔里木油田在卻勒塔格山下發現并建成的又一座大型西氣東輸氣源地。
新疆阿克蘇境內卻勒塔格山連綿起伏數百公里。塔里木油田自1989年會戰以來,相繼在卻勒塔格山下發現并建成西氣東輸克拉2、迪那2、英買力等大型油氣田。阿克蘇地區成為塔里木油田最大的天然氣勘探和西氣東輸主力氣源生產區。20年來,塔里木油田公司與阿克蘇地區攜手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譜寫出一首企地和諧發展的新曲。
石油勘探,助推經濟增長
南疆五地州,曾是經濟發展的滯后區;阿克蘇作為南疆重地,也曾是國家級貧困地區。然而,石油勘探開發改變了這里的一切,地方經濟因此進入高速增長時期。今年3月,阿克蘇地區統計部門發布了石油會戰以來,阿克蘇經濟發展的主要數據:生產總值從1989年17.35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476億元,增長27倍;地方財政收入從1989年的0.7億元,增加到2008年39.01億元,增長了56 倍。阿克蘇不僅摘掉了“貧困地區”帽子,而且迅速崛起,生產總值占到新疆十地州總量的1/10。阿克蘇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被稱為南疆的“兩小龍”。
阿克蘇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石油產業,與石油相關的收入占到阿克蘇地方財政收入的62%以上。在財政大幅增收的同時,涉油企業迅速發展。在阿克蘇,涉油企業達到上百家,許多企業圍繞石油勘探研發新產品,所生產的產品進入油田市場,創出了品牌,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農一師的青松水泥公司生產“青松牌”高標號固井水泥、庫車天河化工廠生產的用于物探地震的“震源彈”……這些產品暢銷油田多年,企業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
涉油建筑和勞務是阿克蘇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板塊。塔里木油田積極吸納阿克蘇的建筑企業和服務企業進入油田承攬工程和從事生活后勤服務,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僅2008年,阿克蘇地方企業參與油田建設和服務的產值就達到3000多萬元,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上千人。
進入新時期,塔里木油田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向當地重大石化項目提供原料支持。今年1月,油田公司與阿克蘇市政府達成框架協議,每年向庫車化工園區提供15億立方米天然氣,用于地方招商引資,發展石化項目,并出資修建了一條6公里的輸氣管線,抵達庫車化工園區,推動當地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換。
石油援建,造福各族群眾
2007年10月的一天,阿克蘇拜城縣第二中學舉行隆重儀式,將二中更名改為“拜城石油中學”,以此感謝塔里木油田對二中的支持,讓各族人民記住油田對地方教育事業的貢獻。這一年,塔里木油田向拜城二中捐助200萬元,用于進行校舍配套設施建設,購置圖書和實驗儀器,使該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備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阿克蘇,以石油命名的學校不僅僅是拜城二中。長期以來,塔里木油田積極支持地方教育事業,先后出資援建庫車、拜城、新和等地4所希望小學,改善了民、漢學校的辦學條件,解決了2600多名學生的就學問題。
塔里木油田積極造福阿克蘇各族群眾,投資援建庫車敦闊坦公路、庫車縣城改造、阿克蘇液化氣儲配站等工程項目。每當阿克蘇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塔里木油田總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出資100多萬元幫助災區群眾迎戰災害,重建家園。
讓氣源地人民用上清潔的天然氣,是塔里木油田回報各族群眾的心愿。油田公司在阿克蘇地區各市縣大力推進“氣化工程”,積極創造條件,讓天然氣進城、液化氣下鄉。油田公司出資修建天然氣管道、液化氣站,加快城鄉“氣化”速度。阿克蘇市、庫車縣、新和縣等地已有4萬多戶群眾用上了天然氣,一大批鄉村用上了液化氣,當地各族群眾結束了祖祖輩輩砍樹燒柴的歷史,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石油勘探開發帶來的福祉。
油地雙贏,構建和諧關系
“油田勘探開發過程是油地雙方不斷加深友誼的過程,是各族群眾進一步致富的過程,也是促進雙贏、構建和諧、共同發展進步的過程。阿克蘇地區今后將進一步加大對油田服務的工作力度,為油田的發展搞好服務工作。”阿克蘇地委書記朱昌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塔里木油田勘探開發從一開始就得到阿克蘇地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油田發展我發展,我為油田做貢獻”,成為各族群眾的共識和行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全力以赴支持油田勘探開發,地方工農業生產寧可受損失,也要保證油田在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優先。他們把一車車糧食和蔬菜送到油田,把一支支服務隊伍派到油田,滿足了油田勘探開發的需要。
在新的形勢下,油地共建,互利雙贏更加深入人心。阿克蘇地委、政府與塔里木油田不斷創新構建和諧企地關系的工作機制和體制,成立了由雙方領導共同組成的油地共建委員會,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每年召開一次“高峰”會議,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溝通協商;每季度召開一次油地雙邊座談會,把油田勘探開發項目與新農村建設納入統一規劃,把兩家的事變成一家的事進行處理和協商,共同建設,減少投資,互利互惠,實現雙贏,讓各族人民共同享受石油開發建設的成果,雙方已形成了水乳交融般的油地和諧關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