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地“油荒”不斷蔓延的狀況,11月21日,正在新加坡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油價仍可能上漲,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狀況還將可能持續。
油價很可能上漲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上述講話也促使市場猜測,政府有可能很快再度上調成品油價格。
溫家寶表示,成品油供應問題,根源在兩方面,包括供求關系和價格因素。他指出,政府正在著手解決問題,包括開辟多種渠道保障原油供應,尤其是柴油的保證能力;另一方面,會讓現有的煉油廠提高加工能力。相信不久這一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溫家寶指出,中國煉油廠原本有充足的加工能力,過去只因為價格因素,使許多煉油廠未開足馬力。
據悉,在國家發改委要求下,中石油、中石化所屬煉化企業推遲了檢修計劃,近期開工率明顯提高,增加生產滿足市場需求。不過,普氏能源資訊的分析師表示,由于國際燃料油價格高位運行,一些地方煉油廠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
提及成品油會否再加價,溫家寶稱,國家發改委今年11月起將成品油的零售基準價每噸上調了500元,但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逼近100美元關口,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仍有1100元/噸的差距。從長遠看,成品油仍有上調的空間。
據了解,近期各地成品油批發價“漲聲一片”,確保市場供應已經成為中石油、中石化的“頭等大事”,兩大巨頭除了下令增產外,還加大了進口進度,并調集有限的資源運往華東、華南等缺油比較嚴重的地區,優先保證加油站的供應。
國際油價破百幾無懸念
經過一周的短暫“休息”后,國際油價再次啟動暴漲的行情,當地時間20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飆升3.39美元,報收于98.03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在昨天的亞洲電子盤交易中,油價突破99美元關口,一度觸及到99.29美元的歷史最高位,近期突破100美元幾無懸念。
短期再次上攻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國際油價將在近日再次向100美元發起沖擊,導火索則是即將公布的美國原油庫存報告。
美國能源署公布將在當地時間21日晚些時候公布上周原油庫存報告,分析師普遍預計美國原油和汽油庫存增長,而餾分油庫存下降。但如果報告的庫存量低于市場預期,油價則會繼續強勢上攻,突破100美元。
“國際原油價格從未變得像今天這樣敏感,任何的供需變化、政治新聞、匯率變動,甚至是天氣預報,都會激發油價的新一輪走勢。”普氏能源資訊分析師昨天表示。
此外,美聯儲20日發表的季度經濟預測報告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跌勢。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息,這一舉措將使美元繼續走弱,從而增加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石油歐元胎動?
在上周末舉行的第三屆歐佩克首腦會議上,伊朗和委內瑞拉提議改變以美元對石油計價的現狀。伊朗總統內賈德說:“它們得到了我們的石油,卻給了我們一堆廢紙,美元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
不過,沙特明確反對“石油歐元”取代“石油美元”這一提議。據了解,只有在取得沙特的同意后,歐佩克才能對原油定價方式進行重大調整。
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其他5個成員國也與沙特持相同立場,這些國家總計對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了2萬億美元,這些基金主要持有美元資產。這些國家可能會贊同對原油定價政策進行改動,但不會同意完全放棄美元。
知名投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分析師也表示,即使不考慮沙特和其他海灣合作理事會成員國與美國的緊密外交聯系,美國金融市場的規模和成熟度也使美元具有吸引力。
相關新聞:
溫總理講話體現中央警覺 年內或出臺三大調控
內地經濟觀察家在此間指出,正在新加坡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日預計,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11.5%,并再次重申“要避免經濟由較快轉向過熱,同時要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成明顯通貨膨脹”,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偏快的風險正在加大,已引起中央警覺。為防范經濟過熱及通脹兩大風險,料中央在年內將繼續采取三大調控以保經濟穩定,即緊縮貨幣、壓縮政府基建投資和國企盲目投資、禁止政府提價并控制食品價格上漲。
溫總理講話體現中央警覺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GDP增速逼近甚至超過11%,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續數月超過3%的警戒線,有關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一直未停;中央將當前經濟增長的狀態定義為偏快,提出要力防轉向過熱。
近日公布的10月份最新數據都顯示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物價從結構性上漲轉向通貨膨脹的風險在加大。10月貿易順差創下月度歷史新高,達到270.5億美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6.5%,平年內最高紀錄;貨幣供應和新增貸款增長仍偏快。
此間觀察家分析認為,中央有必要進一步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新增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加息和提高準備金率措施可能繼續出臺;其次,時近年尾,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可能反彈,財政突擊花錢的沖動依然存在,國企盲目擴張的趨勢也很明顯,這些投資沖動有可能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反彈,從而造成經濟更快增長。因此嚴把土地和信貸閘門,防止中央財政和地方投資反彈是未來兩月的重中之重。此外,為控制物價繼續上漲,政府提價項目可能會繼續得到壓制,國家還會通過增加供給等方式平抑食品價格上漲。(大洋網2007/11/21)
溫家寶:預計全年經濟增速11.5% 要防止通脹
根據中新社的報道,中國總理溫家寶20日在新加坡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達百分之十一點五,但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兩件事做好了,中國經濟大船可以繼續乘風破浪向前進。”
在新加坡訪問的溫家寶在會見使館人員、中資企業和留學生代表時,表明了中國政府“駕駛”好中國經濟巨輪的信心和決心。
溫總理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物價的結構性上漲。十月份全國物價消費指數(CPI)達到百分之六點五,豬肉價格上漲百分之五十八,食品價格上漲百分之十七,CPI構成中有五個多百分點屬于食品類。但工業品價格還比較平穩。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房價上漲。今年前十個月房價總體上漲了百分之九,一些城市上漲超過百分之十。“老百姓總告訴我:不要忘記房價。”一句話道出了溫總理對調控房價的關心。
溫家寶指出,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達百分之十一點五。
中國已經有連續三十年經濟增長速度超過百分之九,連續五年超過百分之十。“為了使經濟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協調、健康發展,必須注意兩個防止:一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二是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溫家寶說。(中國新聞網)
溫家寶表示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狀況還將持續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1日表示,油價仍可能上漲,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的狀況還將可能持續。
溫家寶稱,問題的根源有兩個,一個是供應,另外一個是價格,政府目前正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溫家寶表示,為確保原油供應的穩定,增加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產量,中國正加緊對石油的勘探。
他補充說,其次,國內所有煉油廠將提高煉油能力,相信不久這一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他承認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依然落后于國際市場價格。
溫家寶還表示,為遏制油價上漲,有必要提高全球原油產量。(財華社)
明年信貸或進一步緊縮至13% 比今年15%還低
今年以來5次加息、9次上調準備金率的宏觀調控頻度史無前例,但這絲毫沒有阻擋住一路高歌猛進的人民幣信貸投放形勢。當10月新增貸款量大大超出歷史同期平均水平、前10月新增貸款已達到年初制定的3.5萬億元目標時,監管部門再也坐不住了。
最近幾天,關于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將信貸規模嚴格控制在10月末水平的消息不脛而走。來自商業銀行的人士表示,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會盡量控制信貸規模,通過調整信貸結構、加大收回貸款力度等方式保持信貸零增長。
由于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擁有市場準入、高管任命等權力,因此這一信貸“禁令”對接下來兩個月的信貸緊縮效果不容懷疑。要知道,在2004年5月1日前,監管部門也曾對商業銀行進行類似的信貸指導行為,并且效果很明顯。
而且,消息人士還透露,監管部門已要求明年信貸要進一步緊縮,初步目標定為13%,比今年15%的目標還要低2個百分點。
應該說,在央行不斷加大緊縮力度卻無法抑制商業銀行放貸沖動的情況下,面對信貸持續猛增、繼而固定資產投資和新開工項目反彈的格局,監管部門祭出這一撒手锏實屬無奈。
但是,與市場化的手段相比,這種行政手段必然會加大整體經濟的波動性,而且在貸款壓縮過程中,往往是中小企業貸款最先受到沖擊。從貸款結構看,由于今年新增貸款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其中又以個人消費貸款居多,因此這部分可能是商業銀行調整的著力點。有專家推測,大宗商品和房地產需求可能會成為最先感受到信貸緊縮政策壓力的領域。
不過,專家指出,這種行政手段絕非長久之計,雖然監管部門提出明年全年13%的目標,但商業銀行出于“早投放、早受益”的考慮,在度過兩個月的信貸緊縮期后,明年上半年甚至可能會出現貸款報復性反彈的局面。而且,股東回報和市場競爭壓力的存在,會使得商業銀行與監管部門的博弈愈演愈烈,最終加劇銀行突擊投放的行為。
因此,治本之道還要回到銀行發放貸款的源頭,即大量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上。通過匯率、稅收、貿易政策以及糾正扭曲的生產要素價格等措施,多管齊下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央行仍需采取手段降低外匯占款。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貿易順差“前低后高”特點將導致未來兩個月外匯占款投放依然居高不下,嚴控信貸必然會加大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壓力,這就要求年末央行仍需加大數量緊縮力度,如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等回收流動性。(中國證券報)
央行官員:需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改進調控方式
中國央行南京分行行長孫工聲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改進調控方式,這顯示中國央行在加大調控力度的同時,也更多開始考量如何調整轉變調控手段以提高政策效果。
孫工聲稱,當前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包括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加劇,中長期貸款增長過快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可忽視等,具體的貨幣政策方面,孫工聲稱,要嚴格貫徹執行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切實加強“窗口指導”,合理控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保持信貸資金均衡投放。
自2006年初至今,央行6次上調基準存款利率(其中今年以來5次)、7次上調貸款利率(其中今年以來5次)。同時,央行還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中今年以來9次)。但數次調整的效果并不明顯,不久前公布的最新信貸和物價數據顯示信貸環境并未好轉、物價水平也居高不下。1-10月中國累計新增貸款人民幣3.5萬億元,超出去年全年水平;10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6.5%,在9月份漲幅略有回落后,平了8月份創下的近11年高點。
今年以來,央行已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上調幅度均為50個基點。
最新一次調整將自11月26日起生效,此次緊縮將一次性凍結資金約1900億元。(財華社)
析:進一步房貸緊縮政策或將出臺
如果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有價無市”還有點夸張的話,目前,“價漲量縮”可能是業內比較一致的看法了。某銀行人士透露,為改善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狀況,進一步緊縮房貸的政策即將在近期出臺。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供給不足和價格上漲導致的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外,緊縮的房貸政策也是使成交量降溫的重要原因,在預期還不明朗的前提下,房地產“價漲量縮”現象仍將持續。
近期商業銀行房貸增速的規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建設銀行有關人士表示,通過執行監管部門的相關政策,在第二套房貸款發放上,建行執行了客觀嚴格的標準,減少了對不符合規定及信譽度不高客戶的貸款發放,目前貸款增速與前兩月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目前,上海出現了房貸發放暫停的現象。例如,浦發銀行只接受大額房貸,而對小額貸款在審批環節上加大了力度。
從整個信貸情況看,由于政府加強了窗口指導,銀監會也要求嚴控商業銀行貸款,所以,房貸也壓力重重,而對“二套住房”的政策傾向,也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考慮緊縮房貸。
但是各個銀行執行的標準不一似乎影響到了限制房貸新政的效率。興業銀行有關人士表示,上海各家銀行在房貸發放上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這正體現出房貸新政對銀行貸款規模增長的效力,不過新政只是在增速和增量上產生一些影響,要從根本上緩解銀行貸款和房地產過快增長的態勢,還需出臺其它的措施。
當然,作為優質資產的房貸,銀行本身并沒有調控的動力。以廣州為例,廣東發展銀行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日前金沙洲一些新開樓盤以6800元/平米的低價來吸引客戶,純屬開發商自身的銷售策略,與銀行放貸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廣州各家商業銀行在個人貸款領域的競爭比較激烈,各銀行在房貸政策的調整上都非常謹慎。“一方面要看同業的整體情況,另外還要關注市場走向,在房市風險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堅持既有的政策”,這位人士說。在第二套房資格鑒定上,目前廣發行堅持以個人為單位,比較注重個人的償債能力,“如果以家庭為單位,會在細節和鑒定程序上遇到一些技術問題,操作性會大大降低”,上述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出臺調控需求的措施固然會使房地產成交量萎縮,但是房價未來的走勢卻難以判斷。
有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產價格走勢已顯現出“彷徨”的態勢,一方面,支撐房價持續上漲的因素在一些大城市正逐步為市場所消化,而部分大中城市近年來房價的過快上漲也使一些購房者望而卻步,未來房價漲幅有望趨緩。另一方面,在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城市化進程和改善住房條件的剛性需求等因素會使得房地產市場存在持續上升的動力。在調控政策不明朗及大眾預期難以發生明顯改觀的情況下,目前的樓市價量的拉鋸態勢仍將持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