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中國有這么多地質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巖性地層油氣藏進行了研究,還取得了如此多的成果。”在日前結束的“陸相盆地系統與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國際研討會”上,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教授羅納多·斯蒂爾(Ron Steel)興奮地告訴記者。
巖性地層油氣藏、前陸沖斷帶、疊合盆地中下部組合和老區精細勘探一起,是目前中國陸上油氣勘探的四大重要領域之一,也是目前中國陸上實現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現實領域。近年來,中國陸上巖性地層油氣藏探明儲量規模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2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60%左右。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研究部門的兩位專家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上游領域依靠新技術取得了顯著的勘探開發成果,這種狀況在未來的一個世紀里不僅不會改變,而且依賴的程度還將提高。中國陸上巖性地層油氣藏地質理論和勘探技術,實現了中國石油構造勘探向巖性地層勘探的重大轉變,推動了巖性地層油氣藏大規模勘探。
當聽說巖性地層勘探研究作為中國石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06年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技術創新一等獎,外國專家表示贊賞:“隨著勘探開發行業走向更加偏遠和復雜的國家及地區,科技進步將成為油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據了解,巖性地層油氣藏理論是繼以陸相生油與復式油氣聚集帶理論為核心的陸相石油地質學之后中國勘探界的又一次重大地質理論與技術創新。因為中東等某些地區油氣資源相對豐富,全球在陸上復雜地區的勘探程度都遠遠沒有中國高,中國在巖性地層油氣藏方面的探索和工業化開發將對全球能源接替起到重要指導意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