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主要石油企業實現利潤近3000億元,幾乎占到中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北京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6日指出,在高油價時代,更應科學合理地使用這部分利潤,履行石油公司的社會責任。
2003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石油公司的整體贏利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財富》500強中位列第一,成為世界最賺錢的公司;在亞洲,中石油成為贏利最多的公司。
王震指出,中國目前的資源條件日趨劣質化,自然遞減率在10%到12%的情況下,只有不斷加大投入,才能確保原油產量的持續穩定增長。
反觀國際大石油公司,近年來隨著油價上升和資源競爭加劇,普遍降低了再投資比例。2003年以來,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再投資率平均不到55%,比上世紀90年代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中國石油在“十五”期間,平均每年投入1200億元,“十一五”期間預計平均每年投入2400億元左右。
“中國石油在近年稅前利潤中,用于上繳所得稅占33%,其余63.1%用于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煉制等主營業務投資,再投資率均超過70%,小股東分紅僅占3.9%,并不存在所謂的‘公司利潤45%被外國投資者拿走’的問題。”中國石油有關負責人指出。
王震分析說,對于石油企業來說,產品差別性不大,也都沒有價格決定力,贏利水平的差異主要在于成本控制。近年來,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價格和材料價格大幅度上升,帶動了勘探開發成本持續上升。
據美國哈羅德咨詢公司對全球200多家石油公司的調查統計,2005年全球石油勘探開發成本達到11.26美元/桶,比2002年增長了88%。
同期,國際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成本增長普遍高于行業水平,BP增長89%,雪佛龍增長195%,道達爾增長90%,而中石油增長了77%,低于行業平均增長幅度。
“有效控制成本過快增長是中國石油企業利潤增長超過國外大石油公司的關鍵。”王震說。
數據顯示,2001年到2005年國外大石油公司利潤年均增長16%,而同期中石油凈利潤年均增長20%,高于國際大石油公司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油企業控制成本的難度遠遠超過國外大石油公司。如2001年到2005年中石油新增儲量中,有三分之二屬于高成本儲量,隱蔽型油藏占66%。中石油東部主力油田進入高含水階段,已開發油田平均含水率高達84%。
“近5年來,大慶油田原油產量每年以150萬噸到200萬噸的速度遞減。面對同樣情況,國外大石油公司一般采取放棄或出售的策略。而中國的石油公司通過合理的財政政策和正確的投資決策,實現了產量穩定增長和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證了國內原油產量的持續提高。”王震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