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油價收于每桶58.57美元。和今年7月中旬78美元的高位相比,國際油價已下跌了20%以上。
在近期國際油價暴跌的背景下,有消息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計劃重新打造成品油定價機制。10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企巨頭聚集成都,召開國內油價調整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問題的會議。在這一定價機制改革在即的關鍵時刻,民營油企們的心都被吊起來了。
發改委左右為難
國際油價最近兩個月的連續暴跌,使發改委不得不重新考慮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目前,國內輿論要求下調油價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此之前,為了消化國際油價上漲的壓力,國內6次上調成品油價,但此次國際油價暴跌后,國內油價并未迅速跟進下降,這引起來自用油企業、消費者的激烈爭議,指責國內油價“跟漲不跟跌”的定價機制。
“雖然國際市場的油價大幅下跌,但中國目前的油價有部分仍低于國際市場水平,從目前情況看,國內的汽油每噸大約比國際油價低300—400元,但柴油每噸仍比國際油價高300元左右。”10月16日,一位業界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考慮到燃油稅,國內的油價不但不應該下降,反而應當上調。如果現在開增燃油稅,每噸成品油還應當增加1000多塊錢。”
這一觀點,目前并不能被大多數的消費者接受。“中國這幾年未能順利開征燃油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現在,國際油價連續兩個多月下跌,幅度又非常大,現在正是開征燃油稅的好機會。”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國家發改委在近期有可能把開征燃油稅再次提上議事日程。但中石化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政府雖然有意趁此機會加快燃油稅政策的出臺,但這個工作不是在短期內能完成的。在目前情況下,迫于消費者的壓力,油價下調的可能性更大。”
壟斷油企也暗暗叫苦
油價調整“跟漲不跟跌”的現況,把壟斷油企推到風口浪尖上。而它們也不是不委屈的。“我們的煉油廠前9個月都在虧損,我們有穩定市場的責任,這是沒法子的事。現在好不容易國際油價下調了,才看到盈利的希望,可能又要下調價格,這對我們很不公平。”中石化一位地方負責人10月1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石化的煉油廠目前從國際采購的原油都是期貨,也就是說,10月份采購的原油,要到12月份才能加工出成品油,所以現在煉油廠使用的是國際油價最高時買進的原油,煉油廠還在虧本經營。據悉,中國目前原油的生產成本是每桶58美元,而國際油價在60美元左右徘徊。“即使按目前的國際價格進口原油,煉油廠生產柴油還是虧損。”
此外,兩大公司不希望調價,還有一個原因是技術問題。“在煉油廠的生產技術上,我們還需要一大筆資金。比如國內進口最多的燃料油,我們生產的水平就遠遠比不上外國,達不到國外的標準。”該人士指出,如果不能讓煉油廠有較高的利潤積累,生產技術進步就無從談起。
中石化廣東一位人士感慨萬端地說:“現在廣東只有中石化系統的加油站在穩定供油,即使0#柴油虧本經營也在供油。我們虧損為社會穩定作貢獻時沒人說,我們有利潤時就受指責。”
民營油企苦苦死撐
在國際油價大跌時,眾多民營油企的日子并沒有得到改善。
廣東一家民營加油站的鄭先生告訴記者:“國際油價降了以后,供應量老是不足。”
目前,廣州民營加油站90#汽油的利潤是100元/噸,97#汽油的利潤是300-400元/噸左右。93#汽油比97#汽油略差一點,但相差不大。0#柴油價格倒掛五六十元,現在還拿不到貨。“這樣的情況有大半年了,目前民營加油站的利潤很薄,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鄭先生的加油站處在廣州的黃金地段,但是部分油品不時缺貨。“有的油品,你拿回來一次,下次去拿時石油公司說‘沒有了’,客戶以后就不愿再來光顧。所以我們干脆只拿穩定的汽油。現在供應穩定的是93#和97#汽油,這兩種汽油比較好賣。90#汽油供應不穩定。而0#柴油的批發價是5250元/噸,賣的話大約要虧50元左右,現在缺貨。”
鄭先生還算非常幸運,因為他的加油站位于黃金地段,政府明令兩大石油公司必須供油,雖供應不足,供應的價格也較政府要求的高,卻仍能生存下去。而地段不好、未受政府保護的許多民營加油站的日子更難,許多撐不下去的民營加油站已關門轉賣。
鄭先生說:“未來國際油價繼續下跌的話,民營加油站的日子應該會好一點。不過主要還是要看政府對兩大石油公司監控的情況。要是監控力強,我們會好過些,否則,我們還是得不到好處的。如果政府下調零售價,批發價也會下調。批發價和零售價一起變,調來調去還是一樣的,兩大石油公司會保持一定的利潤額,對它們來說,這樣的調整只是把錢從左邊口袋放到右邊口袋。民營企業還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