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再次上漲,這將給鋼鐵及其相關行業帶來一定影響。下游石油石化行業應注重與鋼鐵企業加強戰略合作,同時通過改革采購模式提升自身的議價能力
資料顯示,2005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71.5%,達到664元/噸。按照中國2004年的鐵礦石進口量2.08億噸計算,2005年全國鋼鐵行業新增成本397億元,相當于鋼鐵行業在2004年利潤總額的46%。
進口鐵礦石價格再次攀升
6月22日,經過3輪艱苦漫長的談判,世界3大鐵礦石供應巨頭與中國鋼鐵企業最終達成協議,中國被迫接受進口鐵礦石價格在2005年上漲71.5%的基礎上,再上漲19%的事實。原來人們期望的漲幅為5%~10%的“中國價格”沒能出現。
2003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04年、2005年鐵礦石進口量更是不斷增加,預計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將占到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40%左右。現今中國這個世界鐵礦石進口頭號大國被迫接受鐵礦石價格一年內兩次大幅攀升的殘酷現實。鐵礦石是煉鋼的主要原材料,進口礦長期協議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的是今年進口礦成本將增加七八十億元人民幣,中國鋼鐵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國內鋼鐵企業期待軟著陸
國家信息中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鋼鐵業利潤為120.03億元,同比下降63.28%,銷售利潤率僅為2.37%,全行業呈現微利狀態。
盡管如此,不少業內人士仍對中國鋼鐵業渡過新難關充滿信心。有關專家為鋼鐵行業算了一筆賬,合約礦價上漲將提高國內鋼鐵的生產成本,鐵礦石每噸漲價19%,相當于7至8美元,對噸鋼成本的影響約在100元左右,對于全部需要進口長單礦石的鋼鐵公司,噸鋼成本將因此上升約100元/噸。但由于人民幣呈升值趨勢,礦價上漲實際影響將小于上述計算,假設在合約年度內人民幣較目前匯率升值5%,噸礦石采購成本將平均下降20元/噸,折合噸鋼成本下降32元/噸。因此鐵礦石漲價的不利因素能被部分消化。
另外,煉鋼成本除了鐵礦石,還有大量的水、電、煤、燃料油等,而煉鋼企業已經經歷了燃料油漲價、煤炭漲價、工業電漲價等多次成本提升,可謂久經考驗,他們多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經驗應對成本提升的影響,在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現狀下適時通過其他途徑轉移成本壓力。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上半年的鋼材漲價已經提前把鐵礦石漲價的影響消化掉,所以對一些下游行業不會有很大影響。因此面對鐵礦石漲價帶來的沖擊,國內鋼鐵行業期待的是一次軟著陸。
國內石油石化行業沉著應對
石油石化行業是用鋼大戶之一,在油田勘探開發,原油儲運項目、大型項目設備改造擴建及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線建設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鋼材。以中國石化為例,2005年企業用鋼量達150萬~160萬噸,僅用于油套管方面的鋼材就達到40萬噸,占全年用鋼量的27%左右。此次因鐵礦石上漲而受到直接沖擊的鋼鐵企業,如果為了消化成本的上升而不得不向下游產業轉移壓力,抬高鋼材價格的話,可能會波及到石油石化行業。但一直以來石油石化的發展與煤炭、鋼鐵等相關行業密不可分,石油石化行業向來對這些行業的發展密切關注,因此在應對建設用原材料上漲局勢時,能夠采取沉著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現階段,面對鐵礦石上漲引起鋼材價格波動的不可逆轉態勢,石油石化企業應注重與國內各大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一方面通過改革采購模式提升石油石化企業自身的議價能力,在保證企業所需鋼材供應的同時控制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協同鋼鐵企業積極開發高端新型的鋼板材料,為大規模使用推廣國產鋼板打下基礎,同時還應注重走節約型發展之路,加強管理,內涵發展。
無論是鋼鐵企業還是下游產業,目前需要把注意力轉向行業整體發展的中長期戰略,對尚未完善的制度和市場適時分析、調控、制定對策,冷靜應對鐵礦石漲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資料顯示,2005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71.5%,達到664元/噸。按照中國2004年的鐵礦石進口量2.08億噸計算,2005年全國鋼鐵行業新增成本397億元,相當于鋼鐵行業在2004年利潤總額的46%。
進口鐵礦石價格再次攀升
6月22日,經過3輪艱苦漫長的談判,世界3大鐵礦石供應巨頭與中國鋼鐵企業最終達成協議,中國被迫接受進口鐵礦石價格在2005年上漲71.5%的基礎上,再上漲19%的事實。原來人們期望的漲幅為5%~10%的“中國價格”沒能出現。
2003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04年、2005年鐵礦石進口量更是不斷增加,預計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將占到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40%左右。現今中國這個世界鐵礦石進口頭號大國被迫接受鐵礦石價格一年內兩次大幅攀升的殘酷現實。鐵礦石是煉鋼的主要原材料,進口礦長期協議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的是今年進口礦成本將增加七八十億元人民幣,中國鋼鐵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國內鋼鐵企業期待軟著陸
國家信息中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鋼鐵業利潤為120.03億元,同比下降63.28%,銷售利潤率僅為2.37%,全行業呈現微利狀態。
盡管如此,不少業內人士仍對中國鋼鐵業渡過新難關充滿信心。有關專家為鋼鐵行業算了一筆賬,合約礦價上漲將提高國內鋼鐵的生產成本,鐵礦石每噸漲價19%,相當于7至8美元,對噸鋼成本的影響約在100元左右,對于全部需要進口長單礦石的鋼鐵公司,噸鋼成本將因此上升約100元/噸。但由于人民幣呈升值趨勢,礦價上漲實際影響將小于上述計算,假設在合約年度內人民幣較目前匯率升值5%,噸礦石采購成本將平均下降20元/噸,折合噸鋼成本下降32元/噸。因此鐵礦石漲價的不利因素能被部分消化。
另外,煉鋼成本除了鐵礦石,還有大量的水、電、煤、燃料油等,而煉鋼企業已經經歷了燃料油漲價、煤炭漲價、工業電漲價等多次成本提升,可謂久經考驗,他們多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經驗應對成本提升的影響,在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現狀下適時通過其他途徑轉移成本壓力。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上半年的鋼材漲價已經提前把鐵礦石漲價的影響消化掉,所以對一些下游行業不會有很大影響。因此面對鐵礦石漲價帶來的沖擊,國內鋼鐵行業期待的是一次軟著陸。
國內石油石化行業沉著應對
石油石化行業是用鋼大戶之一,在油田勘探開發,原油儲運項目、大型項目設備改造擴建及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線建設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鋼材。以中國石化為例,2005年企業用鋼量達150萬~160萬噸,僅用于油套管方面的鋼材就達到40萬噸,占全年用鋼量的27%左右。此次因鐵礦石上漲而受到直接沖擊的鋼鐵企業,如果為了消化成本的上升而不得不向下游產業轉移壓力,抬高鋼材價格的話,可能會波及到石油石化行業。但一直以來石油石化的發展與煤炭、鋼鐵等相關行業密不可分,石油石化行業向來對這些行業的發展密切關注,因此在應對建設用原材料上漲局勢時,能夠采取沉著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現階段,面對鐵礦石上漲引起鋼材價格波動的不可逆轉態勢,石油石化企業應注重與國內各大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一方面通過改革采購模式提升石油石化企業自身的議價能力,在保證企業所需鋼材供應的同時控制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協同鋼鐵企業積極開發高端新型的鋼板材料,為大規模使用推廣國產鋼板打下基礎,同時還應注重走節約型發展之路,加強管理,內涵發展。
無論是鋼鐵企業還是下游產業,目前需要把注意力轉向行業整體發展的中長期戰略,對尚未完善的制度和市場適時分析、調控、制定對策,冷靜應對鐵礦石漲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