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上游領域,已經成為包括星河在內的許多企業的夢想。而此時,俄羅斯的大小油田也正在頻頻向中國民營企業招手。
別列佐夫卡小鎮,坐落在盛產石油的俄羅斯阿穆爾州,也是俄東西伯利亞油田通往太平洋石油管道的經由之地。一座中俄合資的大型煉油廠正在這里籌建,而中方的出資者則是一家來自黑龍江的民營企業。
這是中國民營企業首次參與跨國煉油,而其背后的真正意義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上游領域凍結的壟斷堅冰,正在這里被試圖融化。
三方看好的跨國合作
將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中俄合資煉油廠,是黑龍江民企黑河星河實業公司近日突然宣布的。
“大家可以去滿洲里看看,無論鐵路運輸石油多么繁忙,國內石油市場始終供不應求。”星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陶然對自己的投資決定顯然非常看好。
跨國煉油的計劃一公布,陶然就先得了個 “草根石油大亨”的頭銜。
據悉,星河實業公司和俄羅斯莫斯科蘭塔石油公司將共同出資20億元人民幣,在阿穆爾州伊萬諾夫卡區別列佐夫卡鎮組建“俄羅斯阿穆爾州煉油廠”,而星河承擔了全部投資的65%。該項目包括年加工500萬噸原油的常壓分餾裝置一套,成品油精煉裝置一套,精細化工項目,以及其他附屬設施。
陶然介紹,煉油廠使用的原油將主要以俄東西伯利亞油田的混合原油為主,通過進行常壓分餾生產石腦油、成品油和重油,向中國和俄羅斯市場銷售。
如果項目進展順利,今年10月將正式開工,2008年12月底投入生產。
與陶然的低調相比,星河實業公司所在地的黑河市政府熱情高漲。副市長胡東勝向記者透露:“俄羅斯方面對此事的積極性非常高,已經有兩家俄羅斯企業同意對該項目進行投資,現在就看中方的資金情況。”而市長張晶川則介紹說,此次合作是阿穆爾州向中方提出意向的,雙方協商后,決定啟動這個項目。在正式簽約前,雙方均對該項目的選址、可行性研究、市場投資回報等進行了謹慎的論證。如今隨著正式協議簽訂,項目的征地、環評、煉油廠和管線勘測工作也隨之開始。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政府對星河實業公司的行為一向鼓勵有加,因為一旦能源問題解決了,將會吸引來自國外的上百億資金在黑河投資。”
繞過壟斷巨頭的出擊
其實,建跨國煉油廠是星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陶然的無奈之舉。
2005年,星河實業公司曾高調宣布將修建中俄跨邊界的民間石油輸送管道,然而一年過去了,跨國石油管道并沒有動工,甚至資金也未籌集到位。
在這一年里,陶然經常是帶著各色的投資者在國內外參觀考察,并計劃著,今后可以把建好的石油管道賣給中石油或是中石化,其中將有不少“獲益”。
然而,陶然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談判并不順利。對此,外界猜測,兩大巨頭自恃對國內原油市場的壟斷,并沒有給予陶然一個預期的價位。
這讓陶然有些騎虎難下——國內原油市場尚未開放,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有資格進口原油,沒有兩大集團的加入,建設石油管線的項目只能落空。
“建設煉油廠就是要回避兩大石油集團對原油市場的壟斷。”黑河市副市長胡東勝解釋了建設煉油的幕后原因,“是把俄羅斯的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后運到中國,而國內的成品油市場是開放的。”
對于油源問題,俄羅斯阿穆爾州經濟發展與對外聯絡廳第一副廳長基瓦爾介紹說,“從東西伯利亞油田到太平洋地區鋪設的石油管線經過阿穆爾州,加上本地的石油儲備,可以說這里的油氣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適合“中國的戰略投資者與我們進行能源合作。”
民間油企的躁動與不安
“石油上游領域集中了石油產業鏈70%以上的利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每桶原油的成本價只有20多美元,但是卻能賣到70美元以上。”
進軍上游領域,已經成為包括星河在內的許多企業的夢想,而此時,俄羅斯的大小油田也正在頻頻向中國民營企業招手。
此外,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今年12月11日,中國石油批發領域將對外開放。屆時,采油、輸油和煉油領域都將出現民企的身影。
近日,包括黑龍江石油商會在內的三家地方石油商會與7家民營油氣企業計劃聯名上書商務部,懇請商務部對目前油氣流通領域準入政策進行調整。據悉,商務部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外發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稿》,要求凡從事油氣批發的企業要擁有10家以上的加油站。而時至今日,也很難有幾家油企達到這種規模。
面對這種情況,陶然同樣心有余悸:“希望國家能夠給民企適當的生存空間,更希望這次能夠順利把國外的資源運回國內市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別列佐夫卡小鎮,坐落在盛產石油的俄羅斯阿穆爾州,也是俄東西伯利亞油田通往太平洋石油管道的經由之地。一座中俄合資的大型煉油廠正在這里籌建,而中方的出資者則是一家來自黑龍江的民營企業。
這是中國民營企業首次參與跨國煉油,而其背后的真正意義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上游領域凍結的壟斷堅冰,正在這里被試圖融化。
三方看好的跨國合作
將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中俄合資煉油廠,是黑龍江民企黑河星河實業公司近日突然宣布的。
“大家可以去滿洲里看看,無論鐵路運輸石油多么繁忙,國內石油市場始終供不應求。”星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陶然對自己的投資決定顯然非常看好。
跨國煉油的計劃一公布,陶然就先得了個 “草根石油大亨”的頭銜。
據悉,星河實業公司和俄羅斯莫斯科蘭塔石油公司將共同出資20億元人民幣,在阿穆爾州伊萬諾夫卡區別列佐夫卡鎮組建“俄羅斯阿穆爾州煉油廠”,而星河承擔了全部投資的65%。該項目包括年加工500萬噸原油的常壓分餾裝置一套,成品油精煉裝置一套,精細化工項目,以及其他附屬設施。
陶然介紹,煉油廠使用的原油將主要以俄東西伯利亞油田的混合原油為主,通過進行常壓分餾生產石腦油、成品油和重油,向中國和俄羅斯市場銷售。
如果項目進展順利,今年10月將正式開工,2008年12月底投入生產。
與陶然的低調相比,星河實業公司所在地的黑河市政府熱情高漲。副市長胡東勝向記者透露:“俄羅斯方面對此事的積極性非常高,已經有兩家俄羅斯企業同意對該項目進行投資,現在就看中方的資金情況。”而市長張晶川則介紹說,此次合作是阿穆爾州向中方提出意向的,雙方協商后,決定啟動這個項目。在正式簽約前,雙方均對該項目的選址、可行性研究、市場投資回報等進行了謹慎的論證。如今隨著正式協議簽訂,項目的征地、環評、煉油廠和管線勘測工作也隨之開始。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政府對星河實業公司的行為一向鼓勵有加,因為一旦能源問題解決了,將會吸引來自國外的上百億資金在黑河投資。”
繞過壟斷巨頭的出擊
其實,建跨國煉油廠是星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陶然的無奈之舉。
2005年,星河實業公司曾高調宣布將修建中俄跨邊界的民間石油輸送管道,然而一年過去了,跨國石油管道并沒有動工,甚至資金也未籌集到位。
在這一年里,陶然經常是帶著各色的投資者在國內外參觀考察,并計劃著,今后可以把建好的石油管道賣給中石油或是中石化,其中將有不少“獲益”。
然而,陶然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談判并不順利。對此,外界猜測,兩大巨頭自恃對國內原油市場的壟斷,并沒有給予陶然一個預期的價位。
這讓陶然有些騎虎難下——國內原油市場尚未開放,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有資格進口原油,沒有兩大集團的加入,建設石油管線的項目只能落空。
“建設煉油廠就是要回避兩大石油集團對原油市場的壟斷。”黑河市副市長胡東勝解釋了建設煉油的幕后原因,“是把俄羅斯的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后運到中國,而國內的成品油市場是開放的。”
對于油源問題,俄羅斯阿穆爾州經濟發展與對外聯絡廳第一副廳長基瓦爾介紹說,“從東西伯利亞油田到太平洋地區鋪設的石油管線經過阿穆爾州,加上本地的石油儲備,可以說這里的油氣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適合“中國的戰略投資者與我們進行能源合作。”
民間油企的躁動與不安
“石油上游領域集中了石油產業鏈70%以上的利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每桶原油的成本價只有20多美元,但是卻能賣到70美元以上。”
進軍上游領域,已經成為包括星河在內的許多企業的夢想,而此時,俄羅斯的大小油田也正在頻頻向中國民營企業招手。
此外,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今年12月11日,中國石油批發領域將對外開放。屆時,采油、輸油和煉油領域都將出現民企的身影。
近日,包括黑龍江石油商會在內的三家地方石油商會與7家民營油氣企業計劃聯名上書商務部,懇請商務部對目前油氣流通領域準入政策進行調整。據悉,商務部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外發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稿》,要求凡從事油氣批發的企業要擁有10家以上的加油站。而時至今日,也很難有幾家油企達到這種規模。
面對這種情況,陶然同樣心有余悸:“希望國家能夠給民企適當的生存空間,更希望這次能夠順利把國外的資源運回國內市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