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的管理辦法,河北省現有的民營石油批發企業絕大部分將出局。”6月16日,河北省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的梁先生告訴記者,在商務部即將推出的《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規定凡從事油氣批發的企業要求擁有10家加油站的資格。這條規定預示著國內絕大部分的民營油氣批發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在河北石油商會的100多名會員單位里,能達到這一條件的寥寥無幾。”據記者了解,目前河北省的民營油企中,除去張家口聯合石化有限公司目前自有及控股的加油站已達到近20家,尚沒有其他民企擁有加油站數目超過10座。
據統計,目前國內資產在1000萬以上的民營油氣企業超過了10000家,民營加油站已占到境內總量的53%。由于國內石油行業長期處于壟斷格局,留給民營油企的空間并不大,時至今日很難有幾家可以達到10個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的發展水平。
在此之前,去年6月商務部發布的《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中,對民企進入油氣流通領域規定的門檻更高,即必須擁有30個加油站的資格。今年制定的新辦法,進入的門檻由30個下降為10個,但仍遭到廣大民營油企的強烈反對。
民企上書呼吁“刀下留人”
6月13日,河北、新疆、黑龍江三省區石油商會會長聯同國內7家民營油企一起向商務部上書呼吁,希望“對目前油氣流通領域準入政策進行調整。”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呼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希望不要出臺這樣不合情理的政策。沒聽說哪個國家、哪個領域,哪個行業非要批發企業干零售。
二是若一定要出臺這個政策,能不能參照國企內部改革“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思路,搞一個“老企業老辦法,新企業新辦法”的合理對接。也就是從政策出臺之日起,新批準的批發企業照此辦理,老企業維持原狀。要給老企業一個過渡期。
三是如果這樣也不行,只有一個最下策,那就是善后。國家指令兩大集團按照合理的價格將這些民營企業的資產收購掉,民營企業從此退出石油批發這個領域。這樣,既能保證兩大集團的絕對壟斷,也能保證民營企業的利益少受損失,還能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避免社會資本的巨大浪費。
行業壟斷導致民企困境
“民營石油企業面臨最實際的困難是缺少油源。但最根本的問題還在于石油領域沒有完全放開。”參與此次聯名呼吁的主角之一來自河北最大的一家民營油企,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放,他同時還是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和河北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
齊放認為,目前在石油行業民企的阻力仍然不小,在石油勘探開采方面,除了陜西有部分民營石油企業進入該領域外,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基本無緣進入;煉油方面,雖然有幾十家民營煉油廠,但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一律不得自銷,而兩大集團收購價很低,并且原油計劃控制過嚴,分配指標相當少,民營煉油廠大部分運行艱難;在成品油零售方面,也只能向兩大集團批發,批發權掌握在兩大集團手中。
當前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下游銷售這一部分,由于油源緊張,且批零價格倒掛,民營油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般的商品價格管理,是“管住批發,放開零售”,而成品油的價格管理卻是“管住零售,放開批發”。發改委限定了最高零售價,批發價卻基本是由兩大石油集團自己做主。民營加油站即便是能夠獲取一些成品油,但其價格遠遠高出發改委制定的標準。嚴重時每噸油的差價最大可達兩三百元,賣得越多,就意味著虧得越多。
但齊放的樂觀之處在于,去年“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實際上意味著國家已經把門打開了,下一步就是一個細化的問題,不能說遙遠了。作為民營石油企業來講,不要悲觀,應該看到希望和曙光。
實話實說:齊放眼里的石油行業“怪現象”
今年4月12日,作為民企代表之一,齊放參加了一個由商務部召集的行業準入條款討論會,會后,齊放有感而發,對行業現狀做了一番“實話實說”。
現在的油品經銷市場批發價高過了零售價。以柴油為例,河北0#柴油按國家規定4.22元/升,如果4.22元/升×系數1180=4979.60元。這樣零售一噸柴油4979.60元,而批發商賣出的柴油每噸5150元(不含運費),每噸高出零售價170.40元,難怪許多民營企業加油站紛紛關門倒閉。而兩大集團下屬的加油站也在限量銷售,跟著無病呻吟,喊虧本經營。于是乎大家把矛頭都對準了國家,對準了國家油品定價機制,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覺,更是一種假象。“批零倒掛”的根源是什么呢?是行業壟斷,是石油行業兩大壟斷集團造成的,我國石油行業從產、煉、銷全部流程控制在他們手中!他們以“抽緊油品資源”“聯手推價”為手段,制造了油品市場短缺,從而謀取高額壟斷利潤。對于國家規定的“零售中準價”他們繞著走,他們不敢突破零售價,卻高抬批發價,逼著民營加油站和社會經營加油站去突破“零售價”。而他們自己的加油站呢?因為有高價批發價做比較,好像也在賠本,其實這些加油站原來就有400元/噸的盈利,現在只不過少了170.40元/噸罷了。
正因為這樣他們覺得賣批發價比賣零售價更合算,因此對自己的加油站也限量供應,把多數油品資源拿去搞批發,于是油品零售市場成了災難市場,兩大集團加油站因“批零倒掛”盈利少限量供油。而民營加油站則因為真正虧本只好紛紛關門倒閉。
至于壟斷公司抱怨的“煉油虧損”是割斷聯系、孤立的、斷章取義的喊冤,國家根據“三地平均加權價”制定的國內零售中準價,盈利空間已經不小,但壟斷企業憑借“批零倒掛”現象以提高零售價,一旦零售價漲后,就又會有新一輪的“批零倒掛”現象產生。
我們稍分析一下就應該很清楚,我國目前對國外石油依存度僅43%,而國內自產石油占57%,國際油價現漲到了70美元/桶,但國內油價不超過16美元/桶,平均下來油價不超過40美元/桶,何況我國合資采油,實際購回油價不至于都是70美元/桶以上,怎么能虧本呢?!
我個人認為,未來石油的競爭還是集中在終端銷售網絡上,因為油最終得賣出去,得把油加到車里。由于配送距離過長,現在兩大集團對下面一些分散的加油站也有點力不從心,他們會在國內收縮戰線陣地,放棄那些經營管理太差、虧損的加油站網點,這樣,這些真空地帶恰恰給民營石油企業帶來了機會。目前兩大集團在縣、市效已經成片放棄這些網點,民營企業完全可以采取聯營、合作、承包經營等方式,以較小代價取得這些網絡站點的經營權,為以后發展奠定基礎。盡快與兩大集團尋找合作點和切入點,在合作中發展壯大自己。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