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氣探明程度和采收率大有可為
來自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消息稱,中國石油在地質勘探和油氣田開發領域的多項技術已居國際領先地位,提高我國陸上和海上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和采收率大有可為。
世界石油資源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從我國石油工業發展來看,石油科技的每次進步,都推動了油氣儲量的持續增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相石油地質理論的創建,使我國相繼發現大慶、勝利等一批特大型油氣田;八十年代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驅和三次采油等技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開發水平,尤其是創造了大慶油田連續27年5000萬噸/年高產穩產的世界奇跡;九十年代,隨著地質認識上的飛躍和勘探技術的進步,在我國西部多個久攻不下的盆地實現大突破,使西部油氣當量產量由1990年的1623萬噸猛增到2005年的7228萬噸。
特別是“十五”期間,中國石油堅持科技進步,突出自主創新,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他們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15項,集團公司級科技項目379項;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9項,其中一等獎4項;授權專利總數達到2646個;形成了10項綜合集成配套技術和15項專有特色技術。
這其中,中國石油在地質勘探和油氣田開發領域的科技成果尤為引人矚目。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周吉平介紹,從地質勘探上看,中國石油在三輪資源評價、預探研究和前陸、巖性、海相及東部老區油氣成藏規律和目標評價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國際領先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十五”期間新增油氣儲量達25億噸;從油氣田開發上看,中國石油也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提高采收率配套技術系列,比如大慶油田的化學驅油技術和聚合物驅油技術及三元復合驅油技術、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氣/凝析油藏開發技術等等。油氣田開發系列配套技術的整體進步,使集團公司近15億噸難動用儲量逐步轉化為經濟可采儲量。而且,中國石油在勘探開發領域形成的先進的集成配套技術,為集團公司海外油氣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
目前,我國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和采收率還不高,勘探開發的潛力十分巨大。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陳耕說,目前我國陸上石油資源平均探明儲量僅為24.88%,天然氣平均探明儲量只有10.38%,遠低于世界50%和40%的平均水平;海上勘探仍處于初期階段。我國油田采收率除了大慶油田保持較高水平以外,其他油田大都不到30%,世界先進國家的采收率已達到50%,隨著近年來油價的連續走高,國外有的公司已把采收率目標確定在70%。
中國地質情況的極其復雜被認為是增加石油勘探和開發難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地質專家認為,中國地殼是一個四面受擠、深大斷裂發育、火山和地震活動活躍的大陸地殼,東部和西部都經歷了多次強烈的造山運動。
“這種獨特的地質情況既增加了我們深化認識的難度,同時也為石油工作者提供了探索創新的舞臺?!标惛f,中國石油必須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能力,切實做到“四個結合”——堅持科研與生產相結合,提高科技創新的針對性;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培育持久的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式研究相結合,形成優勢互補、開放聯合、靈活高效的科研工作格局;堅持加強專業研究與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陳耕說,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科技興業史。今后,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將繼續依靠科技創新,努力解決油氣成藏規律認識上的難題,在石油地質理論上取得突破,解決資源接替緊張的矛盾;努力解決油氣開發技術中的難題,在提高油氣采收率上取得突破,確保已開發油田持續穩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