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內地油市年底與國際持平 11月前至少提價三次
記者姚志東報道:內地昨日調高汽柴油價格后,有消息人士稱,在今年11份之前,成品油將再漲三到五次,一直漲到和國際油價持平。
這位人士并稱,11月份前,將有更多的公司取得成品油批發及成品油進出口經營權。這意味著將打破兩大石油公司對市場的壟斷。國際石油巨頭也加緊在華特別是華南地區布局。
油價11月將與國際同步
廣東及北京的成品油經營商向記者透露:‘此次汽柴油調價只是漲價中的一步,在今年11份之前,汽柴油價可能每隔30天或45天漲一次,總共上漲三到五次,最終和國際成品油價格持平為止。’而讓成品油經營商更為高興的是,非國有公司可能將取得成品油批發權,更多的非國營公司也可能獲得經營成品油進出口權。‘壟斷打破了,到時我們就不會為批發不到汽柴油或高價油而犯愁了!’廣東一老板興奮地說。
據悉,目前,內地的成品油批發市場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壟斷,成品油的進口業務由中石化、中石油、珠海振戎、中化集團和中海油五家企業壟斷。
隨行就市解決供求矛盾
有一成品油商人告訴記者:‘如果油價和國際接軌,可能解決現在的價格矛盾問題,經營者的積極性會高起來。’
有關人士表示,國內零售價格與批發價格、進口價格存在嚴重倒掛現象,據調查,煉油廠煉制一噸原油虧損400元左右,多數加油站銷價格基本持平,華南部分地區進價甚至高于銷價。分析師認為,最近兩次油價上調既不足以鼓勵節約,也不足以遏制需求,但可能有助于減輕煉油企業的虧損程度。由于必須按照政府規定價格出售汽油,中國的煉油企業已經在持續上漲的原油價格打擊下深受其累。
中國已成為緊隨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逾40%的需求依賴進口。三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了一倍,而國內燃油價格仍被政府控制在較低水平。
粵成品油市場三足鼎立
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于2006年底放開成品油批發市場,同時要實現成品油銷售市場化經營。國際石油巨頭早已枕戈待旦,埃克森美孚、BP和殼牌紛紛與中石化、中石油合作,加緊在中國內地布點。
2004年以來,中國放開了成品油零售市場后,外資紛紛與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在消費潛力巨大的華東、華南等地區組建合資加油站,動輒就是500座乃至1000座以上,據統計僅在廣東一地,未來一兩年內將有1500家左右的加油站擁有外資背景。
隨著成品油批發市場的放開,及內地成品油價格不斷上漲,跨國巨頭將會一擁而入。目前的廣東省成品油銷售市場格局正由目前的國企和民營兩強相爭,逐步演變為國有、民營和外資三足鼎立。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