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公有企業做強做大,既要掃除有形障礙,又要解決無形障礙”
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把私有制企業做強做大,具體到石化行業,“非公36條”明確規定非公有經濟可以進入石油勘探、開采、煉油等領域,這對在三大集團夾縫中生存的百萬民營油企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范司長客觀的分析了當前非公有經濟需要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他認為,把非公有企業做強做大,既要掃除有形障礙,又要解決無形障礙。具體來說,既要完善細化與大政策配套的具體政策措施、操作細則,又要遵循科學的操作方式。并稱,這些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正在著力解決。
從這一點看,在政策上,政府對民營油企是支持的。作為官方代表,且在民營油企年會這樣的場合,范司長的言論足以說明政府推進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和行動力。
然而,一個硬幣得從正反兩面來看。“國家還需加強對民營石化企業的監管,民營油企既要享受權利,又要承擔義務”,范司長說。石油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石油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不能完全脫離國家宏觀調控來進行,這在中國是不現實,也是行不通的事情。
另外,民營企業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吃獨食的狀態必須改變,早期吃獨食很正常,但現在必須完善內部制度。” 范司長懇切的告戒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石油企業要做強做大,務必要“改善產權關系,堅持信用為先,以人為本,要發財大家一起發。”
“要改革就要先創新”
接受媒體采訪時,范司長著重指出:“要改革就要先創新”,“價格改革將是明年重心,建立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機制,發揮市場的配置作用”。
當前國內外石油形勢頗為嚴峻,油價逐年攀升,今年油價平均漲幅達到40%左右,受全球石油需求顯著增加、地緣政治影響等因素的制約,明年油價不可能大幅度走低。在這樣的形勢下,石油企業應該怎么辦?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明年有降低4%能耗的任務”,范恒生司長明確指出石油企業在當前形勢下的重要任務,并強調“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建立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發揮市場配置作用的價格機制”是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重要內容。
最后,范司長建議石油企業,“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嚴格遵循石油市場價格秩序”,“在開源節流方面下功夫,加強與國外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優質服務,方便生活”。
后記:從今年10月的“全國資源價格改革討論會”開始,政府就已經初步表現出在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方面的決心,正如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所說,石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是遲早的事情。國家發改委綜改司司長范恒山12月12日在石油業商會上的講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目前,對民營石油企業來說,關注的重心則是“非公36條”實施細則的出臺,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龔家龍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懇切的說:“范司長的話說得很實在,我們民營企業現在就是在等待國家出臺細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