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月4日美國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日期的臨近,市場上對于國際原油供應短缺的擔憂不斷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一直在口頭打壓油價,希望可以催促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增加產量,以彌補制裁伊朗而導致的原油供應缺口。然而,市場對于沙特和俄羅斯等國是否擁有繼續增產的能力始終存在懷疑。國際能源署(IEA)警告稱,高企的油價正在對全球經濟造成損害。
截至10月9日,WTI原油價格以及布倫特原油價格紛紛出現上漲,WTI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5%,報收于74.96美元/桶,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收漲于85美元/桶。此前曾有消息稱,有知情美國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與那些希望在11月4日針對伊朗原油的制裁恢復后繼續進口伊朗原油的國家就制裁豁免問題進行談判。美國對于制裁問題的放松一度打壓了原油價格。不過,從整體上看,市場對于因制裁伊朗而引發的原油供應短缺仍存在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油價在今年6月漲至每桶76美元以上反映出了委內瑞拉原油生產的崩潰,利比亞和加拿大生產的意外中斷以及美國制裁伊朗引起的原油出口減少的預期。而在OPEC以及非OPEC產油國決定增產后,油價在8月下降到每桶71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制裁日期的臨近,伊朗原油出口的下降正在成為推動油價上行的重要因素。據路透社報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美國實施制裁之前,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已經出現了下降。油輪數據和行業消息顯示,伊朗的原油出口在10月的第一周進一步下降,這主要是由于買家在11月4日制裁生效前尋找替代者。一位追蹤出口的業內消息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伊朗10月每天的出貨量低于100萬桶。
此外,由于颶風“邁克爾”正在迫近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岸,這導致美國墨西哥灣的油氣生產商在“邁克爾”來臨前已經削減了約40%的石油產量,并且相關企業開始準備應對“邁克爾”升級成為3級颶風帶來的影響。
美國安全和環境執法局表示,截至9日中午,相關企業已經關閉了670800桶/日的石油以及7.26億立方英尺/日的天然氣產量。有分析師認為,如果預測準確,颶風“邁克爾”或將錯過主要的產油資產,但若其軌道發生變化,那么影響范圍有可能會擴大。颶風“邁克爾”的來臨成為短期影響國際油價的重要因素,對于油價的影響還需要關注颶風“邁克爾”的最終威力有多大。
作為OPEC的第三大原油生產國,伊朗受到美國的制裁無疑會對國際原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美國中期選舉臨近,高企的油價或將對特朗普政府造成壓力,而這也是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體上抨擊油價過高并催促OPEC采取行動的重要原因。然而,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成員國以及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OPEC產油國是否擁有足夠的閑置產能和實力,真正實現增產呢?
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贊加內(Bijan Zanganeh)表示,未來幾個月全球原油市場將面臨嚴重短缺,油價的上漲已經證明了供應的緊張。贊加內認為,沙特根本無法取代伊朗的原油出口份額。Interfax Energy駐倫敦高級能源分析師阿布舍克·庫馬爾(Abhishek Kumar)表示,人們越來越擔心沙特和俄羅斯等供應方將難以彌補伊朗和委內瑞拉潛在產量上的下降。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沙特能源大臣法利赫和俄羅斯能源部長諾沃克曾在今年9月達成共識,從9月至12月提高產量。而沙特則在上周表示,將在11月將把原油產量增加至1070萬桶/日。
IEA表示,當前原油需求旺盛,需要更多的供給。與此同時,IEA正在密切監控市場,并敦促OPEC及其他主要產油國增產,以安撫市場情緒。目前,美國針對伊朗的制裁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原油供給仍存在不確定性,這主要取決于美國是否會對部分國家購買伊朗原油進行豁免,國際油價存在繼續上行的風險。不過,高盛認為,盡管需求旺盛,但新的閑置產能的利用,將令國際油市在2019年初出現溫和的供給過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