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周二(1月5日)盤中雙雙下挫,因中國經濟放緩擔憂升溫以及美元走強,抵消了中東緊張局勢升級帶來的部分利好。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36.0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36.24美元/桶。
PVM Oil Associates原油分析師Tamas Varga稱:“中國股市暴跌和美元走強令油價承壓。”
中國股市在周一經歷了7%的重挫后周二再度收跌,新年伊始的暴跌行情不僅拖累了全球股市,更促使中國央行(PBOC)以及證監會迅速采取必要行動入場救市。
2015年,中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34億噸,同比大降10.53%;全國鐵路貨運周轉量2.42萬億噸公里,同比大降12%,鐵路貨運量創歷史最大跌幅。原本已經日益升溫的中國經濟放緩擔憂遭到進一步加重。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Baden-Wuerttemberg)原油分析師Frank Klumpp稱:“過去一年中我們一直在討論供求關系,中國經濟數據的疲軟表現令需求面的恐慌情緒重燃。”
另一方面,美元日內表現強勁,兌一籃子主要貨幣觸及一個月高位,這令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承壓。
近日沙特與伊朗外交爭端驟然升級,沙特不僅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同時切斷了與伊朗的空中交通和貿易聯系,并獲得數位盟國的支持。周二,科威特宣布召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大使。不過,科威特并沒有驅逐伊朗駐科威特大使,也沒有將兩國關系降級。
市場分析師表示,只要沙伊矛盾沒有影響到當地的原油生產,此次事件暫時還不會對油價形成重大改變。
澳新銀行(ANZ Bank)指出,沙特與伊朗的關系驟然緊張,會加劇今年原油供應過剩的情況,沖突事件將“使得這兩大產油國在伊朗經濟制裁解除后合作的可能性降低”。
外媒調查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2月原油產量出現下滑,主要因伊拉克南部原油終端供應量減少,不過當地在11月曾打破紀錄產量,同時仍有可能在未來數月內再創新高。
此外,利比亞地區的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繼續對當地的原油設施發動攻擊,近日剛剛襲擊了Es Sider油港,殺害兩名守衛軍人并在儲油罐中放火。雖然Es Sider油港并未處于正常運作中,但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襲擊事件顯示,利比亞原油產量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恢復。
美國石油學會(API)將于北京時間周三05:30公布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數據,而能源市場情報機構Genscape周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日當周,美國原油主要交割地、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庫存觸及紀錄高位,盡管外媒預測上周庫欣庫存下降50萬桶。
北京時間02:05,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報36.14美元/桶。
北京時間02:05,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報36.47美元/桶。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