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市場擔憂伊朗石油斷供,油價一度走高,直至突破80美元,市場甚至還預測油價可能破百。不過,近日,油價卻突然下降,這讓一些產油國慌了神,急忙商議減產計劃。而對于本來樂見其成的美國方面,低油價似乎也并沒有帶來明顯的好處,甚至有連累美元的嫌疑。
多重因素令油價下跌,美元竟是最大輸家
本周二(11月20日)盤中,美國WTI原油跌幅最高達7%,布倫特原油則跌近8%,幾乎抹去了年內的所有漲幅。此次油價的驟跌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美國給予多個國家和地區豁免,這些國家和地區能繼續進口石油,這與原先的全面禁油產生分歧;俄羅斯方面不愿意減產石油,這意味著油市的供應或許能滿足需求;此外,美國原油庫存連續9個星期的增長也是令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
總之,油價的下跌是除產油國外的國家都喜聞樂見的事。油價下跌會帶動通脹率的下跌,對于像印度這樣經常項目赤字的國家來說,低油價緩解了經濟壓力。美國之前也一直都是低油價的擁躉者,但現在摩根士丹利的一位策略師卻認為,已經下跌的油價將帶動美元走軟。
市場會出現這種擔憂并不奇怪。美元今年的表現十分不佳。多國都大幅拋售美債、運回黃金,表現出對美元的極度不信任,在這種情形下,石油和美元的關系必將破裂,那么在未來的石油交易中,哪一種貨幣將會替代美元呢?
中國原油期貨進全球前三,美元石油地位逐漸衰微
美元無法被信賴,但石油卻又是重要的大宗商品,油市需要除美元之外的貨幣進行交易,這時,人民幣石油的出世適時地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今年3月,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上市。該原油期貨甫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截至10月31日,中國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達到了1691.45萬手,交易額約8.57萬億元。從交易量來看,中國原油期貨交易量占全球原油交易量的12%,僅次于美國紐約WTI和Brent原油期貨。
據路透社5月份的報道稱,中國簽下了第一份以上海原油期貨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這表明人民幣不僅擔任交易的角色,而且還逐漸獲得定價權。今年因為美伊矛盾,一些產油大國也多少受到了影響。目前俄羅斯、伊朗、安哥拉等國都支持使用人民幣,以繞開美元,規避風險。看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石油,美元在油市的主導地位式微,而人民則與石油的聯系越發緊密,人民幣石油的時代或將來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