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從渤海石油管理局傳來喜訊,中國海油目前最大的自營作業公司——遼東作業公司累計生產油氣突破1.6億立方米,并創造了連續7年穩產油當量達1000萬噸的生產紀錄。該作業公司自1992年第一個油氣田投產至今,始終堅持弘揚、踐行石油精神,先后攻克了多項世界性難題,掌握了海上普通稠油油田開采、潛山裂縫油藏開發等一批關鍵技術。
渤海油田近二十年勘探開發突飛猛進,作為其核心主戰場,遼東灣擁有11個在生產油氣田、53座采油平臺和3座陸地油氣處理廠,目前年產量占整個渤海油田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地處北緯40度冰區、開發難度極大的稠油油田綏中36-1油田,其開發曾被外國石油公司稱為“是向21世紀新技術的挑戰”。在技術上面臨一系列難題,又缺乏資金和合作伙伴的情況下,中國海油知難而進、勇于突破,自主攻克了海上稠油開發技術,具備了自主開發海上大型整裝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目前,綏中36-1油田已成為我國海上最大的自營油田,累計生產油氣超過8000萬立方米,且最近3年的油氣產量均穩定在500萬立方米以上。
在遼東灣的勘探開發生產史上,錦州9-3油田作為中國海油最北部的油田,其開發同樣也是一塊“硬骨頭”。由于該油田所處海域緯度高,冬季氣溫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冰期長達90天,屬于開發生產難度非常大的重冰區。
為了減少海冰對油田造成的威脅,當時的工程項目組工作人員敢闖敢試,反復研究和實地考察,提出了用沉箱取代導管架的方案。然而,新建的沉箱需要具備既抗冰又儲油的功能,這在當時的國際上還沒有先例。
為了解決重冰區沉箱儲油這一重大技術難題,渤海油田成立專項攻關小組,反復研究并自主設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樁基沉箱式多功能抗冰平臺”——錦州9-3油田儲油沉箱平臺,填補了重冰區沉箱儲油的技術空白,為渤海油田的持續安全高效開發打下了基礎。
此外,還有多個國內“首例”“第一”均在遼東灣這片海域誕生,如國內首例水平井頂底交錯立體注采開發技術、國內首個海上天然氣回注項目、我國海上最大的電力組網工程等。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