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盤錦,正值酷暑盛夏。在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35萬噸/年光亮油石蠟項目現場,穿著工服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高空鋪設電纜,稍遠處的吊車忙著進行管道安裝,整個項目現場緊張有序、熱火朝天,與盛夏的天氣融為一體。
“預計今年8月實現中交的35萬噸/年光亮油石蠟項目從去年開始打樁建設,到目前為止,項目進展已完成90%。項目投產后將新增營業收入40億元,對于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優化產品結構意義重大。”正在現場監督施工進度的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龔鵬向記者介紹說。
除此,北燃公司今年安排建設的項目還有輕烴綜合利用項目、120萬噸/年芳烴合成聯合裝置項目、300萬噸/年全餾分加氫精制項目、350萬噸/年凝析油處理項目、350萬噸/年重交瀝青技術改造項目。目前,120萬噸/年芳烴合成項目,已于2017年6月下旬開始裝置水聯運;300萬噸/年全餾分加氫精制項目和35萬噸/年光亮油石蠟項目,預計于2017年9月底陸續投產。
5年時間見證了遼東灣石化產業從少到多、由弱到強的發展壯大過程。“北燃公司從2012年產值137億元,到2016年產值實現300億元,整個新區的石化板塊也從2012年的不足200億元,發展到2016年底的近350億元。”遼東灣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愛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5年時間,遼東灣新區已形成以北燃為龍頭、以臺灣長春石化、聯成化學、瑞德化工等為龍尾的石化產業格局,新區正向著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目標大踏步邁進。”到目前為止,新區現有規上石化企業12戶,包括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盤錦和運新材料有限公司、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長連化工(盤錦)有限公司和盤錦瑞德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主導產品為潤滑油類、甲基叔丁基醚(MTBE)、丁基橡膠、環氧樹脂、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苯酐等產品。
1—6月份,石化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8億元,同比增長37.7%;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1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9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8億元;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9億元,利潤總額70172萬元;外貿出口完成18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8000萬美元;就業人數5124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自企業獲批進口原油資質以來,對產品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燃料油生產,向精深化工方向發展,主要產品轉向芳烴、變壓器油等精深石化產品。臺灣長春企業集團擁有長春化工和長連化工為主體的環氧樹脂和聚四亞甲基醚二醇兩套裝置,目前產能達到50%以上,隨著市場需要的加大,產能將繼續提升。
今年,遼東灣新區積極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正視困難,主動作為,通過建立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主體等部門綜合聯動響應機制,確保稅收不流失,“營改增”后,因新區建立委托代征機制,外地建筑企業在新區預繳稅款大幅度增加。北燃公司、天時集團、長春化工等石化企業增長幅度顯著。
按照降成本、擴額度、增期限的原則,積極推進多元融資,利用政府購買服務類貸款及債券市場窗口期優惠政策,持續開展優化融資項目結構工作,實現以銀行貸款為根本、債券產品為優先、非標債權為輔的結構調整,成本支出大幅下降,確保新區2017年度建設發展資金需求。
為解決新區域內企業融資難問題,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域內中小民營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發展,以鑫誠集團公司為出資主體的譽誠擔保公司正式投入運營,通過委貸和擔保業務,推進公司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給華路、瑞德等發放貸款1.4億元,已實現營業收入1600萬元。
項目建設是新區發展的生命線。遼東灣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愛坤說:“新區全力營造公平優良的營商環境,用好用足用活中發[2017]7號文件、國發[2016]62號文件等東北振興政策優勢,積極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承諾制,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主線,探索構建共享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按照核心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全面提升煉化一體化能力,逐步完善從油氣加工、有機化工、高分子聚合物化工、新材料到精細化工的全產業鏈,闊步邁進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