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我國煉油業繼續處于嚴重的結構性過剩狀態,而未來由于多個民營及主營單位的煉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加上出口增長的空間有限,使得煉油能力過剩矛盾將更為突出,形勢趨于嚴峻,這值得警惕并應給予高度重視。
煉油市場數據一覽
截至2016年底,我國煉油能力已達7.5億噸/年,已占全球煉油總能力的15%,居世界第二位。
從經營主體看,我國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主,中海油、中國化工、中化、中國兵器、地方煉油、外資及煤基油品企業等多元化市場主體的競爭格局。
從煉廠數看,中石油26家,中石化35家,中海油12家,煤制油15家,其他煉廠(主要為中小型煉廠)100余家。
2016年,全國千萬噸級煉廠仍為24座,合計煉油能力3.14億噸/年,僅占全國的42%.煉廠平均規模中石化743萬噸/年,中石油725萬噸/年,接近世界平均規模。
但眾多中小規模煉廠的存在,使全國煉廠的平均規模僅為405萬噸/年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54萬噸/年。
與煉油能力7.5億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6年我國原油加工量只有5.4億噸,各類煉廠開工率平均值僅為76.7%.
真正認識“煉能過剩”
我國煉油產能存在的結構性過剩,是低端產能的過剩
我國煉油業發展中存在四個方面的不平衡:
1、布局不平衡。我國的煉油能力仍是東部為主、北油南運、西油東調的布局。
2、煉廠間技術經濟指標和裝置水平不平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煉廠不多,先進產能并不過剩。不少煉廠各方面指標離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小煉油企業在資源利用效率、能耗、“三廢”排放等方面與先進水平差距則更為明顯。
3、高端油品產能不平衡。我國煉廠生產高清潔、高附加值油品的能力不平衡,仍大量存在只能生產較低品質成品油的煉油能力。
4一體化水平不平衡。全國24個千萬噸級大煉油基地中,有16個帶有乙烯裝置,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已成為全國煉化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煉油企業未能實現煉化一體化,綜合加工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相對較弱。
國內供過于求的失衡
我國成品油凈出口連年爆發式增長。我國汽煤柴油凈出口量,2012年僅495萬噸,2013年躍升至968萬噸,2014年1485萬噸,2015年2135萬噸,而2016年更猛增至3355萬噸,同比增長57.8%.正是這幾年成品油凈出口以年均40%~50%的速度猛增,極大地緩解了國內油品資源過剩的壓力,加上近兩年來代地煉借取得“兩權”之機淘汰了數千萬噸落后產能,致全國煉油總能力連續兩年徘徊不前,使外界產生了國內煉油能力過剩不太嚴重的錯覺和假象。但實際上,截至2016年底,我國煉油能力仍至少過剩了7000萬噸/年,過剩形勢仍不容樂觀。
地煉:三分天下有其一
截至2016年底,全國地方煉廠(含央企收購或控股的地煉企業)的煉油總產能為2.62億噸/年,占全國煉油總產能的34.8%.特別是“兩權”放開后,地煉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和沖擊力,已成為國內煉油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國家已對22家地煉發放了8193萬噸/年原油使用配額,全年進口原油量由2015年的110萬噸猛增至4490萬噸,總量已占國內原油進口總量的11.8%,增量占全國原油當年進口增量的74.4%,原油進口格局出現較大變化。
全年地煉原油加工量過億噸,占國內原油加工總量的18.8%,同比大增26.1%;
開工率52.6%,同比大增12.8個百分點,創歷史高位。
同期地煉汽柴油產量7333萬噸,同比大增24.4%;
憑借價格優勢和經營靈活性,地煉汽柴油市場份額達到23.8%,同比大增4.2個百分點。
受地煉沖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主營單位份額則不斷下滑,從2010年的90%降至2016年的76.2%,成品油市場格局出現較大變化
2020年過剩將超億噸
根據已基本確定投產的項目,2020年前我國累計將新增煉油能力1.2億噸/年(見下表),即每年將新增能力3000萬噸/年左右,總煉油能力最少將達到8.7億噸/年。從賴以緩解國內過剩的成品油凈出口形勢看,2020年成品油凈出口量或將達到5000萬噸以上,占屆時國內成品油總產量的15%.屆時,我國或將超過韓國和印度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成品油凈出口國。
綜合國內煉油能力的擴張情況、需求變化情況和可能的成品油出口情況,分三種情景測算了2020年國內煉油能力過剩情況。結果是:
低情景下,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將達8000萬噸/年;
基準正常情景下,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將達1.1億噸/年;
高情景下,國內煉油能力過剩高達1.6億噸/年。
需要指出的是,到2020年我國煉油能力至少過剩1億噸/年的基本結論是在充分滿足國內需求,盡可能大量出口后,得出的絕對過剩量。如果出口受阻或不暢,過剩能力或還將增加。可見,未來國內煉油能力的過剩形勢嚴峻。
面對煉油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要大聲呼喚理性科學地發展我國煉油工業。只要全國一盤棋、處置得當、打好主動仗、化解有力,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進一步提高、能源需求的增長,我國煉油業將會擺脫暫時的困頓,取得更大更好的發展,實現由大做強的煉油強國之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