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宇連擒兩起重大隱患,真了不起。”9月7日、10日,馬勝宇接連擒兩起隱患的事跡在安慶石化煉油一部裂解裝置不脛而走,同事們紛紛夸他是開工現場的“啄木鳥”。
年近四十的馬勝宇是裂解裝置運行三班職工,退伍后成了安慶石化煉油人,優化調整工藝操作、排查設備隱患、處理突發事件,近二十多年來的歷練中,他成長為裝置一線骨干。
裝置檢修期間,他挑起重擔,協助技術人員負責分穩系統設備檢修項目對口工作。現場設備成百上千,設備檢修項目對口工作時容易出錯,他就拿著厚厚的檢修項目表到現場,和檢修人員一條條交底就檢修設備具體位置、材質和型號,還經常和技術人員一起鉆塔進罐,驗收設備檢修質量,一項項檢修項目對口任務在他手中圓滿完成。
9月7日,裂解裝置開工進入倒計時,兩器升溫、系統收油、設備跟蹤消缺,職工們跑進跑出忙得兩腳生煙。開工前,馬勝宇又整天忙著協助檢修人員設備消缺,同時,他也像“啄木鳥”一樣,睜大眼睛排查隱患,不放過開工現場任何一個蛛絲馬跡。
那天,他正在分餾地面管廊邊和檢修人員處理故障閥門,突然有幾滴水滴到他臉上。“天沒下雨,頭頂上也沒有蒸汽管線冷凝的水,怎么會有水滴落下?”他下意識地就想到設備泄漏。
于是,他抬頭細查懸在空中七八米高處的管線,管線縱橫交錯,有粗有細,眼睛看花了,脖子仰酸了,終于發現頭頂上一根400毫米粗的分餾穩定系統放火炬總管線由于老化腐蝕,有三處砂眼正在向下滴著蒸汽蒸塔時殘存的積水。
這根放火炬總管線服役了近21年,如果系統塔罐超壓時安全閥起跳,向全廠火炬管網泄壓保護設備。隨后,檢修人員對放火炬線漏點做了包套處理,成功在開工前消除了隱患。
“幸虧發現及時,要不然開工時滴下的就不是水,而是易燃易爆的油氣。”想到這,他在開工現場干活時更是留神觀察四周情況,連走路時都提高警惕。
“分餾崗位一個蒸汽閥門漏。”9月10日,馬勝宇接到隱患匯報,看到檢修人員忙得騰不出手,就自己找了一把活動扳手搗鼓起來,三下五除二就擰緊了蒸汽閥門螺栓。
早上近11:00,開工現場設備消缺工作告一段落,他準備返回操作室休息,路過穩定區域壓縮富氣分液罐附近時,他突然聞到空氣中有一股汽油味。“穩定系統正在收汽油,是不是設備漏油?”他不敢掉以輕心,在現場查四處找起來,地面設備、空中管線,連壓縮富氣分液罐下地面上的幾滴油跡也沒放過。
看到這幾滴油跡,他毫不猶豫登上壓縮富氣分液罐二層平臺,圍著罐上上下下查了個透,果然發現罐脫水包附近的器壁上有一處砂眼,正在向外“嗞嗞嗞”地噴著汽油。他考慮到泄漏的汽油易燃易爆,而且污染環境,旋即向技術人員匯報。
“退盡罐里的汽油,引新鮮水進罐水洗頂油,準備動火堵漏。”大家分頭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消除開工“絆腳石”。
中午,食堂飯車來了,他顧不上吃午飯,提前帶著架子工搭好腳手架,為堵漏節約時間。一眨眼的工夫,他發現器壁上的小砂眼變成了小孔,中性筆都能塞得進去,汽油開始一大滴一大滴地往下滴著。
裝置安全技術人員孫成存聯系化驗人員環境測爆分析合格后,檢修人員開始動火施焊,在器壁漏點位置加裝了一個排凝閥。漏點成功堵住,他又當了一次“啄木鳥”。
裝置反應器就要噴原料油開工,他將開工現場當做另一個戰場,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全力以赴為開工保駕護航。
(安慶石化 舒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