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進口煤860.8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7.4%;價值35.9億元,下降12%;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417.2元,下跌18.1%。
一、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煤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7月當月進口量價齊跌。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煤月度進口量波動明顯,7月當月進口煤108萬噸,同比減少10.1%,環比減少11.9%。1月大連關區煤進口均價為每噸364.3元,創2008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之后月度均價震蕩回升,7月當月為每噸462.5元,同比下跌4.9%,環比下跌3%(下圖)。
(二)一般貿易方式主導進口,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驟減。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煤835.8萬噸,增加22.5%,占同期大連關區煤進口總量的97.1%。同期,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21.6萬噸,減少80.2%,占2.5%。
(三)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為進口主力,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小幅減少。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國有企業進口煤420.4萬噸,增加5.9%,占同期大連關區煤進口總量的48.8%;民營企業進口328.6萬噸,增加15.1%,占38.2%。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11.8萬噸,減少5.9%,占13%。
(四)6成進口自澳大利亞,自俄羅斯進口減少。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自澳大利亞進口煤527.8萬噸,增加20.7%,占同期大連關區煤進口總量的61.3%。同期,自俄羅斯進口139.8萬噸,減少8.5%,占16.2%。
(五)主要進口品種為煉焦煤,無煙煤進口大幅減少。今年前7個月,大連關區進口煉焦煤428.1萬噸,增加15.7%,占同期大連關區煤進口總量的49.7%;進口均價為每噸525元,下跌17%。同期,進口無煙煤149.5萬噸,減少35.2%,占17.4%;進口均價為每噸325元,下跌18.8%。
二、當前煤進口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鋼鐵產量不斷走高或推動煉焦煤進口持續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起,我國鋼材、粗鋼產量連續4個月同比增加,且從4月起呈逐月增加趨勢。其中,6月份,全國鋼材產量10072萬噸,同比增長3.2%,歷史上單月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粗鋼日均產量超過4月份231.4萬噸的高位,達到231.57萬噸,創下歷史新高。7月鋼材市場淡季不淡,各類鋼材價格較6月初上漲15%-30%,其中,螺紋鋼價格領漲,未來鋼材產量有望繼續走高。煉焦煤作為鋼鐵行業的重要生產原料,鋼鐵產量的不斷增加或推動煉焦煤進口持續增加。
(二)國內煤炭去產能任重而道遠。按照“十三五”規劃,我國將化解煤炭過剩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其中今年總體目標是2.5億噸[1]。為推動去產能的順利完成,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生產能力,即直接將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數后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據8月召開的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通報,今年前7個月,全國煤炭產能壓減了9500多萬噸,完成了全年任務量的38%,雖然7月份以來進度有所加快,但與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下半年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非常艱巨[2]。
為此建議:一是加強對國際國內煤炭市場的監測預警力度,引導企業合理把握進口節奏;二是要建立嚴格的標準,對去留產能進行科學評判,劃分明確的界限,做到有序壓減,依標準壓減;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激勵創新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營造轉型升級和市場退出良好環境,保障和保護職工合法權益。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