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伊朗的原油在今年再度占領了亞洲主要消費國的市場。在今年1月被西方世界正式解除制裁之后,伊朗的石油正被裝船運往全球各主要消費市場。而人口眾多,消費潛力巨大,且在地理上又臨近的亞洲各國,則是該國重點開拓的關鍵市場所在。
據彭博,政府和航運數據顯示,日本的購買增加了28%,印度的購買增長了63%以上,韓國的進口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出口到中國的原油在六個月之內增加了2.5%。亞洲增加的進口量表明,伊朗在履行其在會議上的承諾,優先考慮成功奪回其由于核制裁在亞洲失去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制裁其原油供應前,伊朗是OPEC的第二大產油國。制裁解除后,從2016年至今,產量與制裁解除前相比,飆升了25%。該國正期待在2016年點前達到日產量400萬桶,實現八年產量高峰。
駐韓NH投資證券有限公司的大宗商品分析師KangYooJin在電話中稱,伊朗在亞洲新興市場可能有一個戰略目標,即恢復其在被制裁前的生產水平,并擴大亞洲市場份額。要繼續維護并擴大市場份額,不僅需要加強與老客戶直接的關系,而且也要看到正在發展的新區域。它將不斷地面臨來自對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競爭和挑戰。
國營公司伊朗國家石油有限公司的國際事務主管MohsenGhamsari本月初稱,ShareIran市場,日產量380萬桶,每天出口200萬桶。目前已經恢復了2012年美國和歐盟對其石油工作制裁前的市場份額的80%左右。北亞國家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國際能源機構預計日本將成為伊朗在亞洲市場的第三大石油消費國。今年上半年,日本幾乎每天從伊朗購買20.6萬桶石油。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的日進口量增加一倍多,至約33.9萬桶。
彭博稱,據航運數據顯示,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伊朗的近鄰印度將很快成為取代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印度從伊朗增加進口量從去年上半年的20.7萬桶/日,增至今年上半年的33.8萬桶/日。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數據顯示,伊朗出口至亞洲第四大消費國韓國的出口量飆升123%,至約26.5萬桶/日。亞洲的頭號消費國中國則每天從伊朗購買60.3萬桶石油。
由于加拿大供應中斷和尼日利亞減產,美國NYMEX油在今年2月份觸及低點后一度上漲100%,但在過去一個半月間,在供需依舊失衡的打壓下又回落了20%。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亞太地區今年消費石油3218萬桶/日,超過了美國的消費需求,美國預計消費石油3130萬桶/日。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