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我國的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體的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我國與世界的經貿往來更加的密切,我國的國際經貿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我國對國際原油的依賴也不斷的加大。
我國石油進口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從2007年開始進口以平均每年約2%比例遞增,直到2013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5.1%和31.6%,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找這種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國對石油的依我度就會超過60%。
在2003和2004年我國就分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17年我國將會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當我國每年的石油進口量達到0.8億噸的時候,國際油價的波動就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穩定;當我國的石油進口達到1億噸的時候,我國就必須采取外交和經濟手段來維護石油安全。石油安全就會成為我國日益關注的重大問題。
國際原油的價格不斷的上揚,我國進口原油費用不斷的增加。我國面臨石油安全問題也日益嚴峻,截止2013年末,我國凈進口原油占比為54.7%,石油累計進口量達到了2.82億噸,金額達到2100億美元
此前奧巴馬一直不斷的搞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美國超發的貨幣量來計算,國際油價應該處在45美元左右才算是合理。但是2014年6月的石油價格高的超過100美元。這是為什么?這是奧巴馬針對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遏制戰略步驟。
油價格上升對俄羅斯方面極為有利,相反下降對我國極為有利。到底是讓油價上升還是下降,奧巴馬心中當然很是清楚。油價上升,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要承受油價上升帶來的通脹經濟影響,以及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就算是美國也要面臨著油價上漲帶來的經濟影響。
但是,美國以及歐盟的技術先進,他們使用石油的效率比我國要高效許多。因此,美國希望通過高油價來拖垮我國。那時我國正在與歐美在比賽,看誰首先在高油價面前倒下。
我國為了應對高油價,我國不得不大量的使用煤炭資源。由于過度的使用煤炭資源,所以我國也是不得不承受環境污染的代價。
俄羅斯方面顯然因為高油價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當然,奧巴馬也是不會甘心的。于是美國就提出了頁巖氣技術,這一下子就嚴重的打擊了天然氣的國際價格,到目前為止,國際天然氣的價格下跌了1/3,俄羅斯為此損失財政收入20%以上。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是僅次于歐佩克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為此我國并沒有從石油出口方面得到多大的利益,只是中國當時太需要硬通貨(美元)購買國際的先進設備來發展中國的經濟了。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