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響起的電話鈴聲,讓康洪剛心頭一驚。看看熟悉的電話號碼,他知道又有任務了。
果不其然,出水COD達到80毫克/升,還在呈現上升趨勢。外面的天徹底地黑了下來,騎上自行車,初冬的寒風瞬間打透了他的衣衫,他顧不上這些,一股腦地趕往現場。
作為石家莊煉化水務運行部環保裝置安全員,這本不是他的工作職責,可隨著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出臺,環保責任越來越重大,水務運行部領導在一番斟酌后,幾乎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康洪剛。
配合工藝工程師把好污水出水水質的最后一道關,這任務落在康洪剛身上一點都不偶然。這不僅因為他是污水處理專業唯一的高級技師、曾經水處理崗位的工段長,更重要的是什么事交給他,讓人放心,更讓人安心。
對于這份“額外”的工作,康洪剛沒有絲毫抵觸,反而有幾分喜悅,因為這么多年在污水處理場的工作經歷,讓他對這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1987年,年富力強的康洪剛來到了污水處理崗位,從水處理操作工、班長到工段長、安全員,近30年的光陰在他心中仿佛濃縮成了一瞬間,而這一瞬間就定格在這朝夕相伴的污水處理場,在經過他和同事們的手調整而變得清澈的水流中。
2014年公司新建污水處理場投用,污水處理的最難點——新增的一體化生化池設計參數與實際運行工藝參數中存在很大差距,這關系到污水處理場能否正常投用,是否能達到設計要求,面對難題領導想到了他。
在廠家不能到場指導的前提下,他根據說明書,每天調整來水溫度、風量、水量等參數,再觀察污泥活性、出水指標的變化,1個月的時間,他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一直沿用至今,保證了新建污水處理場的按期投用,也讓領導對他的放心里又添了些許安心。
越是接近污水處理場,康洪剛的心情就越是急迫。80毫克/升,其實距離出水水質超標指標120毫克/升還差不少,可康洪剛知道連續三個數據超標即為環保事故,而確保一個數據不超標,是他的工作目標。
所以他要求崗位人員只要出水水質達到80毫克/升,就一定要通知他。這在白天還好,可要是趕上晚上,他就可能要多跑冤枉路了,不過這倒是讓他自己安心不少。
拿上必要的工具,他來到一體化生化池,通過對污水溫度、顏色、氣味進行辨識,他做出了初步判斷。一番調整后,他耐心地等待著數據的出爐,第一個數據,持平;第二個數據不升反降……
這時他的心里異常篤定,大手一揮,他對幫助調整的崗位人員說:“可以回操作室了,及時觀察數據變化就好了!”經驗告訴他,處理已經收到了預期效果,數據的下降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在辦公室坐定,他給自己倒了杯熱水,一杯溫熱的水下肚,他才覺得身體漸漸有了些暖意。此時夜已深了,而他還是決定要等到數據恢復到正常值的那一刻……(支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