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連、廖光明,是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監督中心的鉆井高級監督。大家都喜歡叫他們老馬、老廖。老馬和老廖都來自于克拉瑪依鉆井公司,自西北油田工程監督中心成立以來,他們就一直外聘在監督中心工作,稱得上石油工程監督中心元老級人物了!十多年如一日,愛崗敬業,任勞任怨,銳意進取,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光和熱,始終戰斗在外圍探井生產第一線,為工區、公司的安全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12年現場監督工作,熱情不減
常年風沙不斷,惡劣的自然環境,零星的幾棵紅柳點綴著漫無邊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不是電視畫面中的場景,這是西北油田和田、巴楚等外圍探井生產環境的真實寫照。這種枯燥惡劣的環境中,不要說工作,能夠呆得住的人就很不錯了。而老廖和老馬,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干就是3、4年,憑借堅強的意志、強烈的責任心、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完成了一口又一口重點探井的監督生產任務。
在和田項目組擔任負責期間,因為是外圍勘探區塊,承包商對地層情況也不甚了解,施工難度較大,經常出現卡鉆、井漏等復雜情況。2012年11月21日13時,項目組接到華東鉆井70829隊的電話匯報,玉北2井鉆至井深5623.63米,鉆具卡住了,老馬來不及吃完中午飯,放下手中的碗筷,頂著零下10多度的冷空氣,馬不停蹄的驅車趕往施工現場,車輪卷起塵煙滾滾。
一路上,老馬通過手機不停滴與井隊溝通,及時了解情況。到達井隊后,召開下步施工會議,查看錄井曲線,商討制定施工方案,及時向監督部門領導匯報井上情況。在處理復雜的22個小時內,馬工一夜未合眼,一直盯在鉆臺上,指導井隊處理復雜情況。
這只是老馬12年監督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類似的例子舉不勝數。2013年在躍進項目組期間,有次我很好奇的問老廖:您在野外這么多年,厭煩不?以您的技術完全可以去待遇更好的地方,或者說以您的家庭環境,根本就不用干了,受這份罪、操這份心,完全可以回家安享晚年啊。“其實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情分,各個監督天南海北的聚在這就是一種緣分,同事間和睦相處,中心及部門領導關懷備至,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所有這些都給人一種家的溫馨,正是這種感情氛圍吸引著我在這里一直干下去……”老廖回答說。
恪職盡守,用“盡職盡責”詮釋工作責任
馬工在平時的工作及生活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從不仰仗于自身豐富的現場業務知識,“活到老,學到老”是馬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時常和年輕監督討論業務知識,組織學習現場實例。外圍區塊地層復雜,沒有多少可借鑒的經驗,施工項目難度大,復雜情況多,他總是時刻關注著各井情況,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復雜情況提前介入。每次現場巡檢,馬工都不放過現場檢查的各個角落,他常教導我們,監督要有目的性的巡井,要練就孫悟空一般的“火眼金睛”去發現隱患,消除隱患,不能走馬觀花一樣。
老馬有個筆記本,里面記滿了各施工項目的進展情況、各類數據,巡檢期間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各個項目下階段施工重點、難點等,對各個井的生產情況如數家珍。對于施工項目完成后出具的項目評定書,他更是一絲不茍、嚴謹細致,仔細核對相關數據,甚至不放過一個錯誤的標點符號。
平易近人,用真心關懷同事
工作之余,老廖喜歡散步,講講他30多年的鉆井工作經歷,說道說道以前鉆井行業與現在的差距,家里長家里短的,給我們年輕人很多指導,工作上的、感情上的,各方面,避免我們少走彎路。
每到夏天,炎熱的天氣會使監督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為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給員工“情緒”降降溫,老馬除分發中心配備的夏季防高溫用品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物品外,還自掏腰包,購買白糖、綠豆,熬制成綠豆湯,并充分保障供給。“看著太陽把大家伙曬得個個黝黑發亮,真心感覺到他們的辛苦。”老馬如是說。
由于年齡的限制,老馬和老廖在今年6月底離開了監督中心這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在兩人的歡送會上,他們沒有說太多,千言萬語在一躬,簡單的一句我們沒有后悔過來監督中心工作或許是感情的最好詮釋。(羅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