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雙雄魔咒”(當這兩家公司股票大漲的同時,A股卻常常出現大跌,讓投資者損失慘重)之下,很難讓中國股民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說愛。
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改變。一方面,中國石化備受市場關注,過去3個月內,已有25家機構建議“買入”或“增持”中石化;另一方面,中國石化的股價正在穩步攀升,業績盈利也在不斷走強。
這一切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8月25日,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介紹了該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最新情況:出售下游業務股權30%計劃正按進度進行,在引資方案公布后,已過了兩輪的競爭性報價。
“其中,第一輪是無約束報價,共有37家財團進入最后大名單,其將進行第二輪的約束性報價。之后,各方進行談判,經過談判將得出一個共同的交易價格。”傅成玉說,在此期間,包括公司章程、公司治理等所有需要完成交易的條件都在積極完成。“總體上看,這項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投資者和市場的反應比預想得更好”。
“至少從傅成玉的表態看,中石化的下游板塊正成為‘香餑餑’。”了解“石化雙雄”的業內人士8月27日上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或許,這同時意味著,未來中石化30%股權爭奪戰將愈發激烈。”
稍早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包括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中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等數家企業,已進入下一輪競投名單,角逐收購中石化下游業務的少數股權。
“競標即將進入第三輪,從目前的情況看,已被炒成了國內外各路資本大鱷的盛宴,留給國內的產業資本和民營企業空間恐怕已經很小了。”一位接近交易的資深人士對路透社稱。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系了包括緋聞名單上的多家企業,但他們均對相關問題保持了低調,或直接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其中一家企業的相關人士8月26日午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現在是敏感期,且還完全沒有定論,“就我這個層面看,尚不知道具體情況”。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8月26日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中石化現在是想達成‘1+1>3’這樣的效果。因此,可以預計,中石化肯定會謹慎選擇,但也會作出最優選擇。”
37家財團入圍
雖然“混合所有制”不是新鮮概念,但對于包括中石化基層員工在內的不少人,恐怕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確實不太懂什么叫‘混合所有制’,但看電視、聽廣播,我大致能猜到,以后我們加油站可能不再僅屬于中石化了,易捷便利店賣的東西可能也不僅限于中石化的供應商了。”8月23日上午,中石化加油站的一位員工在和《國際金融報》記者聊天時說,“我個人也期望,我們的工資能保持穩定,最好不要降。”
從諸多官方媒體的表態來看,混合所有制被認定為“發展趨勢”。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此前更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對市場而言,中石化對下游板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好事”。
“一方面,開放產業鏈中最賺錢的一塊資產,表明了我們的誠意,也是貫徹中央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精神的具體行動;另一方面,引入民資,也可以盤活資金,提升市場運營水平。”呂大鵬說。
在“好事”面前,中石化的積極性有多高可想而知。據了解,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石化幾乎是第一個公布方案和計劃的央企——今年2月19日晚,中國石化就發布公告,公司全體董事審議并一致通過了《啟動中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下稱“議案”)。
“董事會同意在對中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公告稱,“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將后續確定和實施,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
隨后,改革得到了“坐實”——4月1日,中石化將所屬油品銷售業務資產整體移交給銷售公司擁有、管理和控制,“將31家省級分公司及其管理的長期股權投資、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香港)航空燃油有限公司的業務、資產、人員全部注入到銷售公司”。
“最讓市場興奮的估計還是之前的公告,它明確了中石化下游業務引資的方式和未來的定位。”長期關注中石化改革的某券商策略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市場之所以一度反復將中石化作為熱點來炒作,與這個公告也有關系。”
這則公告的具體內容是6月30日,中國石化確認,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經重組后,“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推動銷售公司從油品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出售下游業務30%股權一事正按進度推進,在引資方案公布后已過了兩輪的競爭性報價。”8月25日,針對混合所有制的話題,傅成玉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進一步透露了外界關注的信息。
據傅成玉透露的流程,第一輪是無約束報價,共有37家公司進入最后大名單,這些企業又將進入第二輪的“約束性報價”。這之后,各方會進行談判,經談判“得出一個共同的交易價格”。在傅成玉看來,總體上,“投資者和市場的反應比預想得更好”。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