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6月26日訊,6月25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石油云南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下稱云南煉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主要內容。環評報告認為,從環保角度論證,項目建設可行。同時,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三級環境保護部門已開始實施對項目的聯合監察,安寧市環保局將派專人駐廠監督。
環評報告書稱,云南煉油項目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采取嚴格環境保護措施,污染物可以做到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物全部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置。預測結果表明,項目對評價區的環境影響可以接受,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可以滿足風險事故的防范和處理要求,環境風險水平可以接受。
報告書的最后結論是:在項目建設和運營嚴格執行國家、地方各項環境保護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昆明市及安寧市嚴格實施區域各項規劃、落實區域污染防治及污染物總量減排措施的條件下,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項目建設可行。
根據昆明市環保局2010年8月公布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云南煉油項目的環評單位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該研究院原為中國石油1984年組建的煉油設計院,2008年,中國石油工程建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與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重組整合為新的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命名為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在安寧市寧湖公園綜合展館集中公開該報告書和批復,供公眾查閱。集中公開查閱時間為2013年6月25日至7月25日。
污水排向金沙江支流螳螂川
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道,污水是煉油項目的必然產物。煉油廠的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的水,雖然大部分水可循環使用,但是仍會產生廢水,其中含有有害的物質,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
昆明市地處金沙江、紅河、珠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缺少過境水資源,主要依靠大氣降雨蓄水,是全國14個水資源短缺城市之一。
云南煉油項目中的水從哪里來,污水排到哪里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5日公布的環評報告書顯示,王家灘水庫是煉油項目一個主要供水水源,其它兩個主要水源是安寧草鋪片區生產用水水廠、安寧工業園區生活給水管網。
至于煉油項目的廢水,報告稱,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硫化類、揮發酚、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項目產生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大部分回用,其余123萬立方米/年污水達標排放至螳螂川(金沙江支流,流經安寧),排水水質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要求,共排放化學需氧量74噸/年,氨氮19噸/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準同意在螳螂川設置排污口。
環評報告的預測結果表明:在螳螂川排污口下游2738米處水質完全混合,化學需氧量、氨氮水質預測濃度均優于現狀監測濃度;石油類、全鹽量預測濃度均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
此前,3月29日,昆明市政府就該項目建設情況舉行新聞通報會,稱在廠區設有11萬立方米的緊急事故污水池,確保事故情況下全廠污水不外排。
三級環保部門聯合監管
根據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三級環境保護部門公布的監管方案,此三級環保部門將采取行政檢查與環境監察相結合、聯合監察與分級監察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檢查;現場檢查將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群眾代表、新聞媒體參加。
方案自6月9日起實施。方案要求,現場檢查安寧市環境保護局每月不少于1次,昆明市環境保護局每2個月不少于1次,云南省環境監察總隊每季度不少于1次;根據項目建設情況,適當增加不定期檢查頻次。安寧市環境保護局要派專人駐廠監督。
對檢查中發現的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照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查處。項目試生產審批、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執行。項目投產后,按照國家及我省的相關規定轉入正常監管。
項目衛生環境防護區內3682人需搬遷
根據報告書介紹,根據《煉油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8195-87)》,項目的衛生防護距離為1500米,接下來安寧市權甫村、草鋪村共有3682人需要搬遷,安置點在煉油廠區東北10公里處的安寧主城區。
居民拆遷安置補償標準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云南省土地管理條例》以及《安寧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法(試行)》規定實施。
實施搬遷安置后,項目衛生環境防護區域內將沒有居民區等敏感點。
項目曾引發群眾聚集抗議
然而,云南煉油項目曾引發了民眾對周邊環境的擔憂,有民眾擔心項目會涉及PX項目。5月4日,近3000名市民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廣場以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
而據南方周末網5月10日報道,昆明市相關負責人5月6日表示,云南煉油項目已經獲得審批,相關環保標準全部符合國家要求,PX項目是煉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項目,目前尚在規劃研究當中,并未確定建設。
2013年1月,云南煉油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該項目總投資200.8億元,選址于昆明安寧工業園區草鋪片區。建成后將年產236.6萬噸優質汽油、457.7萬噸優質柴油、56.74萬噸煤油、19.86萬噸聚丙烯、25.43萬噸液化氣等,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能源項目。
環評報告書稱,云南煉油項目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采取嚴格環境保護措施,污染物可以做到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物全部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置。預測結果表明,項目對評價區的環境影響可以接受,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可以滿足風險事故的防范和處理要求,環境風險水平可以接受。
報告書的最后結論是:在項目建設和運營嚴格執行國家、地方各項環境保護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昆明市及安寧市嚴格實施區域各項規劃、落實區域污染防治及污染物總量減排措施的條件下,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項目建設可行。
根據昆明市環保局2010年8月公布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云南煉油項目的環評單位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該研究院原為中國石油1984年組建的煉油設計院,2008年,中國石油工程建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與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重組整合為新的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命名為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在安寧市寧湖公園綜合展館集中公開該報告書和批復,供公眾查閱。集中公開查閱時間為2013年6月25日至7月25日。
污水排向金沙江支流螳螂川
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道,污水是煉油項目的必然產物。煉油廠的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的水,雖然大部分水可循環使用,但是仍會產生廢水,其中含有有害的物質,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
昆明市地處金沙江、紅河、珠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缺少過境水資源,主要依靠大氣降雨蓄水,是全國14個水資源短缺城市之一。
云南煉油項目中的水從哪里來,污水排到哪里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5日公布的環評報告書顯示,王家灘水庫是煉油項目一個主要供水水源,其它兩個主要水源是安寧草鋪片區生產用水水廠、安寧工業園區生活給水管網。
至于煉油項目的廢水,報告稱,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硫化類、揮發酚、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項目產生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大部分回用,其余123萬立方米/年污水達標排放至螳螂川(金沙江支流,流經安寧),排水水質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要求,共排放化學需氧量74噸/年,氨氮19噸/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準同意在螳螂川設置排污口。
環評報告的預測結果表明:在螳螂川排污口下游2738米處水質完全混合,化學需氧量、氨氮水質預測濃度均優于現狀監測濃度;石油類、全鹽量預測濃度均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
此前,3月29日,昆明市政府就該項目建設情況舉行新聞通報會,稱在廠區設有11萬立方米的緊急事故污水池,確保事故情況下全廠污水不外排。
三級環保部門聯合監管
根據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三級環境保護部門公布的監管方案,此三級環保部門將采取行政檢查與環境監察相結合、聯合監察與分級監察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檢查;現場檢查將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群眾代表、新聞媒體參加。
方案自6月9日起實施。方案要求,現場檢查安寧市環境保護局每月不少于1次,昆明市環境保護局每2個月不少于1次,云南省環境監察總隊每季度不少于1次;根據項目建設情況,適當增加不定期檢查頻次。安寧市環境保護局要派專人駐廠監督。
對檢查中發現的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照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查處。項目試生產審批、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執行。項目投產后,按照國家及我省的相關規定轉入正常監管。
項目衛生環境防護區內3682人需搬遷
根據報告書介紹,根據《煉油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8195-87)》,項目的衛生防護距離為1500米,接下來安寧市權甫村、草鋪村共有3682人需要搬遷,安置點在煉油廠區東北10公里處的安寧主城區。
居民拆遷安置補償標準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云南省土地管理條例》以及《安寧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法(試行)》規定實施。
實施搬遷安置后,項目衛生環境防護區域內將沒有居民區等敏感點。
項目曾引發群眾聚集抗議
然而,云南煉油項目曾引發了民眾對周邊環境的擔憂,有民眾擔心項目會涉及PX項目。5月4日,近3000名市民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廣場以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
而據南方周末網5月10日報道,昆明市相關負責人5月6日表示,云南煉油項目已經獲得審批,相關環保標準全部符合國家要求,PX項目是煉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項目,目前尚在規劃研究當中,并未確定建設。
2013年1月,云南煉油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該項目總投資200.8億元,選址于昆明安寧工業園區草鋪片區。建成后將年產236.6萬噸優質汽油、457.7萬噸優質柴油、56.74萬噸煤油、19.86萬噸聚丙烯、25.43萬噸液化氣等,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能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