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那個最寒冷的冬日,令撫順石化人難以忘懷。當時,年產11.5萬噸的小乙烯創下了國內乙烯同類裝置隆冬季節一次試車成功的先例。
今年8月18日,是撫順石化公司百萬噸乙烯工程奠基3周年的紀念日。19年間,撫順石化從當年的小乙烯發展到現在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大乙烯,正向世界級煉化生產基地邁進。作為小乙烯和大乙烯建設的親歷者,撫今追昔,我又重新感受到了那段珍貴的歷史歲月……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其生產能力更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撫順石化公司11.5萬噸/年乙烯工程于 1985年立項,1989年11月破土動工。然而,工程開工后,因受國際形勢影響,國外設備到貨平均延期半年以上,使建設工期緊、任務重。
當時,撫順石化公司抽調出150名有專業特長的技術工人協助施工,他們排除萬難,齊心協力,提前5個月便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在開車的關鍵時刻,時任中國石化總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毅中等領導連續十幾個晝夜深入現場,指揮投料試車。經過90多個小時的苦戰,我們終于打通了裝置全流程。
我所在的部門擔負著產品分析的重任。記得1991年12月19日投產那天,產品分析化驗結果終于出來了,大家興奮地奔走相告:“乙烯產品合格了!”窗外的“火炬”紅色的烈焰噴薄向上,那張最炙熱的分析化驗單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
然而,由于11.5萬噸/年的小乙烯主要設備全部采用補償貿易的方式從國外引進,生產裝置設備、工藝、配套工程等在運行當中都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乙烯廠的發展。困難面前,全體干部員工艱苦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企業與外商打贏技術官司,生產瓶頸被攻克,完成低投入高回報的技術改造,全國乙烯行業技術比武全體獲佳績……
從開開停停到實現長周期生產,創出高效益,小乙烯裝置在生產、成本、基礎管理等諸多方面都進入了全新的境界:乙烯收率連年穩居全國同行業第一,裝置創下安穩長滿優生產超1000天的國內紀錄,這些也為撫順石化大乙烯建設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十五”后期,撫順石化公司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大好機遇,確定了煉油能力達到115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年,建成石蠟、潤滑油基礎油、烷基苯、合成樹脂四大生產基地,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的“1145”奮斗目標。
2004年4月26日,100萬噸/年乙烯技術改造工程項目正式立項。2006年3月17日,通過國家核準。2006年8月18日,撫順石化公司舉行了隆重的大項目奠基儀式,拉開了建設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世界級煉化生產基地的帷幕。
今年是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最關鍵的一年,煉油、化工、熱電三大項目都將進入施工高峰期。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工程除公用工程系統外,其他裝置基礎設計全部完成;800萬噸/年蒸餾裝置已中交,正籌備開工;煉油工程2010年建成并具備向大乙烯供料條件;百萬噸乙烯工程目前所有裝置基礎設計結束,工程總體設計得到股份公司批復;引進的長周期設備采購完成引進總量的70%……每當我經過建設中的大乙烯現場,都會被那熱火朝天的場景所感染。
為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近年來,不僅在撫順,東到沿海諸省市,西到新疆,北到黑龍江,南到廣東,我國乙烯產業紛紛向大乙烯跨越。這一跨越大幅度縮短了我國石化工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展現出我國石油化工產業的勃勃生機。
(作者曾任職于撫順石化公司乙烯廠質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