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胡錦濤主席準時來到全國政協禮堂,看望民盟、民進界全國政協委員,并參加這兩個界別的聯組會討論。在他40分鐘的講話中,專門對委員發言中提到的三個問題作了回應,其中一個就是能源。
除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注外,不少于10位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涉及能源。一個未能躋身“十大”振興規劃的基礎性產業,因牽涉面之廣,戰略地位之重要,再次被推上臺前。
末班車之爭
1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隨后,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紡織、石化、有色金屬、造船、輕工業等七大產業振興規劃先后浮出水面。到2月中旬,能源界滿心以為第十只“靴子”將很快落地。
實際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專家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呼吁國家推出能源振興規劃,并提交多份研究報告,反映我國能源行業的諸多問題,希望國家可以制定更規范化、切合實際的產業政策。
這一回,終于趕上了國家密集出臺各大產業振興規劃,支持能源產業振興的人們,寄望于借此機會能將多年的呼吁和希望付諸實踐。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行業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而中國也同樣面臨能源需求下降劇烈的困境。這似乎是出臺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的最佳時機。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表示:“不論是國家長遠發展,還是短期經濟刺激需要,能源行業都應該受到更大的關注!”
有關能源產業即將入圍的消息,甚至一度占據了各大財經媒體的重要版位。但是,不久又有房地產業殺出來,攜“支柱產業”之余威,鼓吹樓市低迷經濟便難以復蘇,大有對能源產業取而代之之勢。能源和房地產這道選擇題,擺在了決策部門面前。
可惜,政策的邏輯并不永遠是非此即彼。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一向低調的物流業,如黑馬躍出,搭上了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此前的兩大熱門產業卻最終無緣“十大”。
至此,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塵埃落定。
為何落選?
能源界多少都會感到惋惜。
但廣州華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期貨部主任唐鶴群分析說:“國際原油價格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低位,短期內國內能源壓力不會很大,能源產業‘振興’似乎不是那么急迫。”
據唐鶴群介紹,我國2月份原油進口量同比下降了100多萬噸,而且從珠三角地區來看,用電量也處于近年來的低谷,“這給了中國能源一個喘氣的機會。”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研究員李朝林接受《能源評論》采訪時稱,能源行業最終落選,原因有二。其一,從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來看,基本上都是外向型經濟成分比較大,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競爭比較激烈,受國際市場沖擊比較大的行業,而能源行業的產品主要是國內市場需求,外向型成分比較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小;其二,石油、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本身都有自己的產業發展規劃,搞好落實就行了。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張學也認為,目前能源領域的確有些企業面臨著不少問題,但還沒有到必須國家出面“拯救”的地步。
盡管未能擠上“末班車”,但并不能阻止人們關于“10+N”的猜想:振興產業發展的規劃將會不限于這十個產業。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認為,產業振興規劃現在是剛剛開始,還遠沒到結束的時候。可以預見的是,將有更多產業的振興措施出臺,盡管未必全部是國務院層面的政策。
全國兩會期間,房地產產業振興被舊話重提,而有消息稱《林業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也正在起草,將于3月底上報。
不過,無論是房地產還是林業,在今年3月中上旬,都不能搶走能源的風頭。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3月7日的發言很快被媒體捕捉,并被認為是官方的表態:“我們不能因為當前金融危機導致能源供需矛盾緩和,就忽略能源問題,忽視新能源產業發展。”
顯然,去年剛剛掛牌的國家能源局,并不希望能源產業振興之聲沉寂下去。
兩會聲音
回顧今年的全國兩會,新能源可以被列為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而這一熱詞也被張國寶多次提及:“我們應該汲取過去一些產業發展的沉痛教訓,把發展新能源放在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如果我們再不重視,不能從一個更高的視野審視新能源發展問題,預計再過十年,將會突然發現,我們又落到別人后面了。到時候,我們即使想追也追不上了!”
兩會期間,這是從政府主管部門到相關企業的一項共識。
全國人大代表、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明確提出,以太陽能光熱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應該列入應對金融危機的振興規劃。我國能源替代目標要從能源發展戰略的全局出發,以目前能源消耗能力及能源需求增長為準則,調整能源替代時間,大幅度提高以太陽能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三個階段發展目標。
黃鳴的提案非常具體:制定太陽能行業準入機制,淘汰劣質產品;健全完善太陽能熱水器國家高標準制度;制定太陽能行業安裝清障制度。同時,出臺三大扶持措施:在擴大內需的4萬億元扶持資金中太陽能占有一席之地,對太陽能企業出臺稅收扶持政策,制定金融支持政策。
提及新能源的,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歐陽明高,他們分別在不同場合發表觀點,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是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焦點。
除了新能源,煤電問題則是兩會的另一個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說:“中電國際正在尋求政府對其合并煤炭資源和發電企業提案的支持,從而避免重蹈電煤合同談判屢陷僵局的覆轍。”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兗礦集團董事局主席耿加懷表示,現行稅率對煤炭企業壓力較大,建議國家降低煤炭增值稅稅率,減輕企業的過重負擔。煤炭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將對國家經濟運行和煤炭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原來13%的增值稅稅率更利于煤炭企業發展。
煤炭和電力這對“親兄弟”,并不僅僅是在各說各話。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理順煤電關系。3月6日,國務院研究室委托中電聯召開的“電煤供需形勢”座談會,將為理順煤電矛盾制定新的長期的煤電協調方案。(來源:《能源評論》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