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團2日宣布,為化解當前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急劇變化所產生的結構性矛盾,該集團已積極調整結構,加大柴油出口力度,保證國內市場穩定供應。另外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石化總部近期還下發通知,3月國內汽柴油外采一律“叫停”。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國內成品油需求總量仍呈下滑趨勢,1月份,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減少271萬噸,下降16.6%。雖然總量下降,但成品油消費市場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國內柴油經營比例明顯下降,汽油資源相對不足,1月份,國內柴油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30.2%,而汽油增長8.4%。盡管中國政府正緊鑼密鼓地出臺各項產業振興政策,但業內人士指出,汽柴油供需結構上的矛盾很可能會一直存在。
為避免這一矛盾進一步惡化,中石化煉油事業部還專門下發緊急通知,提出增產汽油的各項措施。經過各方努力,增產汽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月中旬煉油企業已增加15萬噸汽油資源供銷售板塊,汽油收率達到19.5%,創歷史最高水平;生產柴汽比已降低到2.0以下。
中石油煉廠則于2月18日起調整了汽、柴油出廠價,其中汽油上調了每噸200元、柴油下調了100元。在分析人士看來,兩大集團的上述舉措都是針對汽柴油供需結構矛盾做出的回應。
“下一步,中石化將根據市場形勢及時調整產銷政策和工作部署。煉化企業進一步優化原油選擇,優化調整乙烯原料結構,加大柴油出口力度,合理安排分企業加工量,千方百計增產汽油,提高自產資源的經營比例。”中石化集團有關人士說。
另外從業內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中石化總部最近還下發通知,3月份全國汽柴油外采統一停止,以全力銷售消化當前庫存為主。“在煉廠加大汽油產量后,原先外采的缺口已可以自給自足,外采停止變得順理成章,而柴油庫存壓力一直未有明顯減少,本身也沒有外采的需要。”石化系統一位人士對此解釋說。據悉,浙江、江蘇、山東等地中石化地方企業的外采已全面告停。
“此次中石化外采停止可能會直接打壓后期的汽油批發價以及地煉開工。” 能源咨詢機構——息旺能源分析人士認為,外采停止對汽油價格的影響更大些。而山東市場外采總量偏大,受外采停止的影響也更大,這將導致山東地煉的開工繼續下滑。
他同時指出,在兩大集團雙雙提高汽油產量而汽油需求旺盛的雙重作用下,汽油外采停止表明汽油供需面將由原來的“供小于求”向“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轉變。外采停止后,原先供應中石化的外采汽油將可能充斥水路批發市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